[发明专利]一种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21500.9 | 申请日: | 2021-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5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锋;吴海青;巴明建;何琴;赵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棕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富春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1C3/02 | 分类号: | C11C3/02;B01D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永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17 | 代理人: | 阎忠华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脂 甘油酯 组合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涉及单甘酯领域,通过以硬脂酸和甘油为原料在酯交换反应釜内进行酯交换反应,采用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氮气为保护气体,反应结束后,对反应物料进行换热,得到高质量的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粗酯;采用二次蒸馏,去除低沸点的单甘酯、甘油以及其他成分,有效控制甘油含量,同时有效控制酸值,提高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组合物的熔点,从而解决老产品熔点低的缺陷;通过使物料以旋流的方式加入至蒸发罐中,使物料能带有压力进入蒸发面,即蒸发罐内壁,提高蒸发器的单位蒸发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甘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单、双硬脂酸甘油酯是油脂化工和日用化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一种添加剂和乳化剂,其亲水亲油平衡值为3.6-4.2,属油溶性,除乳化作用外还兼有发沉、消沉、防老及控制脂肪酸凝聚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α和β两种异构体,因其结构中含有一个亲油的长脂肪酸碳链和两个亲水的羟基,因而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单甘酯为微黄色蜡样固体,在食品或化妆品中作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又是聚丙烯、聚氯乙烯透明粒料的润滑剂、抗静电剂,该产品不溶于水,热溶于油脂、石蜡、乙醇、氯仿、丙酮、乙醚;
聚丙烯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半透明固体物质,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为无色半透明的热塑性轻质通用塑料,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电绝缘性、高强度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高耐磨加工性能等,这使得聚丙烯自问世以来,便迅速在机械、汽车、电子电器、建筑、纺织、包装、农林渔业和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开发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包装、电子、汽车等工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而且因为其具有可塑性,聚丙烯材料正逐步替代木制产品,高强度韧性和高耐磨性能已逐步取代金属的机械功能,另外聚丙烯具有良好的接枝和复合功能,在混凝土、纺织、包装和农林渔业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T40S型单、双硬脂酸甘油酯主要用于中石化、中石油等烯烃炼化行业中聚丙烯提炼中起润滑剂、抗静电剂作用,而国内炼化企业所使用的助剂包配方都是国外企业提供的,对助剂包中单甘酯各项指标有要求:脂肪酸组成≥42%,总单甘油脂肪酸酯≥45%,特别是初熔点要求在58度以上,以上各项指标有很高的要求,国内对研究炼化企业所使用的助剂包原料单、双硬脂酸甘油酯起步较晚,工艺落后,生产的单、双硬脂酸甘油酯难以达到标准;
因此,亟需一种符合聚丙烯生产需求,而且降低了生产聚丙烯企业的生产成本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通过以硬脂酸和甘油为原料在酯交换反应釜内进行酯交换反应,采用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氮气为保护气体,反应结束后,对反应物料进行换热,得到高质量的T40S型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粗酯;采用二次蒸馏,去除低沸点的单甘酯、甘油以及其他成分,通过使物料以旋流的方式加入至蒸发罐中,使物料能带有压力进入蒸发面,即蒸发罐内壁,提高蒸发器的单位蒸发量,解决了现有的工艺落后,生产的单、双硬脂酸甘油酯难以达到标准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组合物,该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组合物是以硬脂酸、甘油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氮气为保护气体,在酯交换反应釜内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
所述甘油的加入量为硬脂酸质量的20-25%,所述氢氧化钠的加入量为硬脂酸和甘油总质量的0.05-0.20%;
该单、双硬脂酸甘油酯组合物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一:按照质量比称取硬脂酸、甘油以及氢氧化钠,备用;
步骤二:将硬脂酸、甘油以及氢氧化钠加入至酯交换反应釜中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反应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棕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富春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棕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富春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15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