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教学数据可视化大屏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07453.2 | 申请日: | 2021-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1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邓文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7 | 分类号: | G06F16/2457;G06F16/248;G06F16/28;G06F21/6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刘力 |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教学 数据 可视化 处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教学数据可视化大屏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对教学数据的查询请求;确定学科成绩区间的上界和下界,根据所述学科成绩区间的上界和下界确定学科成绩区间的特征区间;查询所述教学数据中的学科成绩特征值是否在特征区间内,将所述特征区间内的学科成绩特征值添加到结果子集中;将所有结果子集合并到结果集中,确定结果集中学科成绩特征值对应的加密学科成绩;将结果集中学科成绩特征值对应的加密学科成绩进行解密,得到与所述查询请求对应的学科成绩;通过可视化大屏将所述学科成绩进行显示;本公开能够提高教学数据的安全性和查询效率,提高对教学数据结果展示的直观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教学数据可视化大屏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是指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做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作出决定的能力。科学素养作为国际科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是现阶段科学教育改革中普及科学知识及提升教育质量两大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而对科学素养的研究,离不开对教学数据的评估。
随着科学素养评测研究的不断深入,采集教学数据的规模在不断增大。如何更好地保证教学数据的安全性,满足查询请求对查询效率的高需求,提高对教学数据结果展示的直观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教学数据可视化大屏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教学数据可视化大屏的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对教学数据的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包括考评期和学科成绩区间;所述教学数据包括:院系代码,考评期,学生编号、与学生编号对应的加密学科成绩和学科成绩特征值;
确定学科成绩区间的上界和下界,根据所述学科成绩区间的上界和下界确定学科成绩区间的特征区间;
查询所述教学数据中的学科成绩特征值是否在特征区间内,将所述特征区间内的学科成绩特征值添加到结果子集中;
将所有结果子集合并到结果集中,确定结果集中学科成绩特征值对应的加密学科成绩;
将结果集中学科成绩特征值对应的加密学科成绩进行解密,得到与所述查询请求对应的学科成绩;
通过可视化大屏将所述学科成绩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考评期内每个院系中每个学生编号对应的n个学科成绩;
使用密钥对每个学科成绩进行加密,得到每个院系的加密学科成绩;
为每个学生编号对应的n个学科成绩构造学科成绩特征值;
将院系代码,考评期,学生编号,加密学科成绩和学科成绩特征值对应形成数据表,得到学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3包括:
获取每个学生编号对应的n个学科成绩;
采用密钥矩阵对每个学生编号对应的n个学科成绩进行计算,得到每个学生编号对应的学科成绩特征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根据所述学科成绩区间的上界和下界确定学科成绩区间的特征区间,包括:
获取学科成绩区间的上界值和下界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7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