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KL-6测定试剂盒及其制备与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05946.2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7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芮双印;刘怡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39 | 分类号: | G01N33/539;G01N33/543;G01N33/577;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31200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kl 测定 试剂盒 及其 制备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测定领域,提供了一种KL‑6测定试剂盒,包括样本预处理试剂和胶乳试剂;样本预处理试剂包括:缓冲液10~100mmol/L,稳定剂5~20g/L,防腐剂0.05~2g/L,增敏剂10~50g/L;胶乳试剂包括:缓冲液50~100mmol/L,稳定剂0.5~2g/L,防腐剂0.5~2g/L,抗人KL‑6抗体混合乳胶颗粒20~35mg/L;其中,抗人KL‑6抗体混合乳胶颗粒中采用两种不同粒径的乳胶颗粒。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KL‑6测定试剂盒的制备与测定方法。本发明试剂盒用于测定KL‑6含量,且不仅操作简便、适用性强、测定成本低,同时还具备较高灵敏度和精密度,适于大批量标本同时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测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KL-6测定试剂盒及其制备与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涎液化糖链抗原(Kerbs von den Lungen-6,KL-6)是分类于第9族肺细胞抗原,相对分子质量约200000的糖蛋白。其主要表达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在正常肺组织和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只有极少量表达,而在肺泡I型上皮细胞上不表达。KL-6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此项指标较健康人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显示出有意义的升高,其表达异常与肺间质疾病密切相关,是一类肺间质性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生物标志物。
目前,KL-6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免疫浊度法(INA、ITA)。其中,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中,其检测灵敏度高,但操作过程略显复杂、测定时间较长、影响因素多,且此法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不能用于临床诊断。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中,其自动化操作速度快、准确度高,但是成本高、设备昂贵、稳定性较差,无法普及中基层医院及医疗机构。免疫浊度法又可分为散射比浊(INA)和透射比浊(ITA),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简便,精密度高、易于自动化,适于大批量标本的同时检测,也可进行少量样本和急诊样本的测定,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其中,散射比浊(INA)法由于其光波接收方式的特点,通常测试结果的灵敏度与测速要优于透射比浊,但需要专门仪器的散射比浊仪或特种蛋白仪,与专用配套试剂,测定成本较高,不易于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而透射比浊(ITA)法,其操作简便,适用性强,普通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分光光度计均可使用,更易于被常规分析所采用,几乎所有的各实验室、基层医院均能开展,但不足之处在于:现有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不够理想。
据此,目前急需对现有的KL-6透射比浊检测方法进行改进,以获得一种不仅操作简便、适用性强、测定成本低,同时还具备较高灵敏度和精密度的KL-6检测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仅操作简便、适用性强、测定成本低,同时还具备较高灵敏度和精密度的KL-6测定试剂盒及其制备与检测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KL-6测定试剂盒,包括样本预处理试剂和胶乳试剂;所述样本预处理试剂包括:缓冲液10~100mmol/L,稳定剂5~20g/L,防腐剂0.05~2g/L,增敏剂10~50g/L;所述胶乳试剂包括:缓冲液50~100mmol/L,稳定剂0.5~2g/L,防腐剂0.5~2g/L,抗人KL-6抗体混合乳胶颗粒20~35mg/L;其中,所述抗人KL-6抗体混合乳胶颗粒中的乳胶颗粒采用两种不同粒径的乳胶颗粒。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样本预处理试剂与胶乳试剂中的缓冲液为硼酸缓冲液、硼酸钠缓冲液、甘氨酸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Hepes缓冲液、Tris-HCl缓冲液、Good's缓冲液中的一种或多种,且pH为7~8。
更优选地,所述缓冲液为磷酸盐缓冲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样本预处理试剂与胶乳试剂中的稳定剂为蔗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海藻糖、甘油、明胶、小牛血清白蛋白、酪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大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5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