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门防撞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2575.2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3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韩光胜;罗洲;陆兴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范三霞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防撞结构,涉及车门的结构设计领域,包括防撞管,焊接设置在车门上;第一加强板,设置在所述车门前部;和第二加强板,设置在所述车门后部;所述防撞管的两端分别搭接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本方案通过增加防撞管作为力的传递承载件,有效地形成对A、B柱支撑,并且通过防撞管和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之间的连接,能够有效地且防止车门滑出,能够直观且简单的改善碰撞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的结构设计领域,具体为一种车门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25%正面小偏置碰撞是2012年IIHS在新车安全评价中推出的,2018年由C-IASI引入中国。其因为碰撞重叠率小、碰撞能量高而导致乘员舱侵入量大、安全风险高,对整车开发难度也相对较高。在碰撞过程中,车门经常失稳滑出而导致无法在A柱和B柱之间形成有效支撑,造成A柱上边梁弯折或车门上铰链侵入量高等结果,影响25%正面小偏置碰撞法规评级;为应对此问题,目前市场上主流车型采用加强A柱内部结构、增加A柱零件厚度、更换高强度材料等方式来增加A柱抵抗冲击的强度等,这种方式对碰撞结果有一定改善效果。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增加材料厚度以及增加防撞结构会大范围增加成本以及使新能源汽车的重量明显增加,且不能有效解决车门滑出导致A柱侵入量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主要是通过合理设计防撞管结构和车门加强板,避免防撞管在碰撞过程中因为滑出而未有效承力车门侵入量高,且对于改善碰撞结构评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车门防撞结构,包括
防撞管,焊接设置在车门上;
第一加强板,设置在所述车门前部;和
第二加强板,设置在所述车门后部;
所述防撞管的两端分别搭接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出的插接部,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防撞管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插口;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口插接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管为中空管,且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防撞管的同一侧边。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突出的长度为12-15mm。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管由钢DP780材料制成,且所述防撞管的厚度为3.5~5.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防撞管插接的引导槽。
进一步的,所述插口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插接部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呈阶梯状结构,与所述车门前部结构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上均设置有与车门固定的加固凸缘,通过所述加固凸缘使得所述第一加强板固定在所述车门的前部,使得所述第二加强板固定在所述车门的后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由钢DP590材料制成,且形成的厚度为2.0mm。
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25%小偏置碰撞试验中经常出现A柱弯折显现,原因是车门未能起到力的承载作用。而通过增加A柱结构、材料强度以及厚度不可避免地造成设计布置困难、整车质量增加以及成本明显增加;本方案通过增加防撞管作为力的传递承载件,有效地形成对A、B柱支撑,并且通过防撞管和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之间的连接,能够有效地且防止车门滑出,能够直观且简单的改善碰撞结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25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板幕墙
- 下一篇:一种异常域名的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