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冲结构、气体回收装置及充气设备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99418.0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7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罗江虎;周鑫;张成龙;周锐;李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攀枝花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F17C13/04;F17C13/02;F17C13/08;F17C5/06;F16K11/065;F16K15/00;F04B41/02;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喻英 |
地址: | 617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结构 气体 回收 装置 充气 设备 检测 系统 | ||
1.一种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设置有进气阀;
所述进气阀包括壳体、移动块,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开口;
所述移动块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移动块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为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且所述移动块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滑动配合,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内腔以及所述第二内腔的容积变化,所述移动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内腔封闭,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缓冲罐连通;
所述移动块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开口相互配合的第一流道;
在气体进入到所述缓冲罐内时,所述缓冲罐内压力变化驱动所述移动块滑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流道的关闭;
所述移动块还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量,所述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均可与所述开口相互配合,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开口至少包括两种配合状态,在第一种状态时,所述第一内腔对所述移动块施加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内腔对所述移动块施加的压力,气体通过第一流道进入所述缓冲罐中;在第二种状态时,所述第一内腔对所述移动块施加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内腔对所述移动块施加的压力,所述第一流道封闭,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开口配合,气体通过第二流道进入所述缓冲罐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还包括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缓冲罐一端的开口相互配合,用于实现SF6气体检测设备与缓冲罐内部空间的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壳体一侧的孔径。
4.一种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结构,还包括压缩机以及储气罐,所述缓冲结构、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储气罐顺次连接,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用于与SF6气体检测设备连接,所述缓冲罐的出气口通过单向阀连接所述压缩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置有行走轮,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拉手,所述拉手作为受力件实现对所述行走机构的驱动;所述缓冲结构、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储气罐均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同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所述储气罐以及所述缓冲结构在所述支撑件的同侧表面上顺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与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为圆柱结构,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外壳,所述压缩机外壳靠近所述储气罐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缓冲罐靠近所述储气罐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以及所述第二配合部均具有用于与所述储气罐的外侧壁相互配合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所述储气罐相互配合,实现所述储气罐的保持。
9.一种充气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气体回收装置,还包括SF6气体检测设备,所述SF6气体检测设备的进气口用于与充气设备连接,所述SF6气体检测设备的出气口与所述缓冲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攀枝花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攀枝花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941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