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重机自动封钩解钩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98909.3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0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肖开明;潘澍;刘汉东;黄子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48 | 分类号: | B66C13/48;B66C13/46;B66C13/22;B66C1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高琴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重机 自动 封钩解钩 控制 方法 | ||
一种起重机自动封钩解钩控制方法,包括自动封钩控制,先控制PLC控制柜进入封钩控制模式,然后PLC控制柜控制起重机的吊钩垂直落入吊钩钩箱内部并固定,PLC控制柜再控制变幅电机驱动变幅绞车放绳以使起重机的臂架下放,在变幅绞车放绳的同时,PLC控制柜控制起升变频器的堵转报警功能关闭、通过起升变频器控制起升电机以起重器空载下的最大速度驱动起升绞车收绳,并且控制起升电机的转矩维持在转矩限制范围内以绷紧钢丝绳,在臂架下放到在臂架搁置架上并搁置到位后,PLC控制柜退出解钩控制模式。本设计在保证钢丝绳绷紧的同时能够避免过分绷紧致使钢丝绳或吊钩固定装置损坏,安全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自动封钩解钩控制方法,适用于实现起重机吊钩的自动封钩/解钩控制的同时保证起重机的安全。
背景技术
对于安装在平台或船上的大型起重机,在平台或船航行之前需要对吊钩进行封钩,否则在航行过程中起重机吊钩容易因海浪导致平台/船的晃动而晃动,使吊钩与吊钩之间、吊钩与钢丝绳之间发生碰撞,严重情况下导致吊钩/钢丝绳损坏。同时,在平台/船航行到目标位置后在起重机开始作业之前要对已经封钩的吊钩进行解封。
传统方法为由起重机司机一边操作变幅、一边操作吊钩来实现封钩和解钩,同时需要其他人员在吊钩钩箱以及起重机滑轮处进行观察,以避免司机操作不当使钢丝绳松弛或紧绷,引发安全问题或破坏吊钩钩箱处的吊钩固定装置,特别是有多个吊钩的起重机,操作过程特别繁琐、耗时较长。因此,亟需一种能够保证钢丝绳不会过于松弛或紧绷的、安全性较高的起重机自动封钩解钩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钢丝绳不会过于松弛或紧绷的、安全性较高的起重机自动封钩解钩控制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起重机自动封钩解钩控制方法,所述自动封钩解钩控制方法基于搭载在起重机上的自动封钩解钩控制系统实现,所述自动封钩解钩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柜、起升变频器、起升电机、变幅变频器、变幅电机、变幅编码器,所述PLC控制柜与起升变频器、变幅变频器、变幅编码器信号连接,所述起升变频器、变幅变频器分别与起升电机、变幅电机信号连接,所述起升电机、变幅电机分别用于驱动起升绞车、变幅绞车;
所述自动封钩解钩控制方法包括自动封钩控制,所述自动封钩控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启动起重机并控制PLC控制柜进入封钩控制模式,所述PLC控制柜进入封钩控制模式后先通过变幅变频器控制变幅电机驱动变幅绞车收绳或放绳,以使起重机的臂架移动至吊钩钩箱的上方,然后通过起升变频器控制起升电机驱动起升绞车放绳,使起重机的吊钩垂直落入吊钩钩箱内部,最后通过吊钩固定装置将吊钩与吊钩钩箱固定;
A2、所述PLC控制柜通过变幅变频器控制变幅电机驱动变幅绞车放绳以使起重机的臂架下放,直至臂架搁置到臂架搁置架上,在变幅绞车放绳的同时,所述PLC控制柜控制起升变频器的堵转报警功能关闭、通过起升变频器控制起升电机以起重器空载下的最大速度驱动起升绞车收绳,并且控制起升电机的转矩维持在转矩限制范围内以绷紧钢丝绳;
A3、所述PLC控制柜通过变幅编码器检测到重机的臂架搁置到位时,先控制变幅变频器、起升变频器停机,然后退出封钩控制模式,封钩完成。
所述自动封钩解钩控制方法包括自动解钩控制,所述自动解钩控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启动起重机并控制PLC控制柜进入解钩控制模式,所述PLC控制柜进入解钩控制模式后控制变幅电机驱动变幅绞车收绳,使起重机的臂架上升,在变幅绞车收绳的同时,所述起升绞车被动放绳,并且PLC控制柜控制起升变频器的失速保护功能关闭、通过起升变频器控制起升电机的转矩维持在转矩限制范围内以绷紧钢丝绳;
B2、所述PLC控制柜通过变幅编码器检测到起重机的臂架上升至吊钩处的钢丝绳与地面垂直时,退出解钩控制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89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三嗪类衍生物及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