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焦油脱除杂质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94481.5 | 申请日: | 2021-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6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王云;张洪伟;杨华;李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53/02 | 分类号: | C10G53/02;B01D71/02;B01D6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姬莉 |
| 地址: | 71931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焦油 脱除 杂质 方法 | ||
1.一种煤焦油脱除杂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过滤膜对煤焦油进行过滤处理,并将过滤后的煤焦油与脱金属剂通过搅拌装置搅拌均匀,使得煤焦油中的金属络合物与有机氯转化为无机盐;随后,向搅拌装置中加入水搅拌均匀,使得转化的无机盐从煤焦油中转移至水相中,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经卧螺离心机进行固、水、油三相分离,然后将油相经离心闪蒸处理脱除残留的水分,即得到脱除杂质后的煤焦油;
所述过滤膜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得的:
步骤1,按照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各个制备原料,备用:Al金属粉末45~50份、Nb金属粉末35~40份、Ti金属粉末5~10份、Y2O3纳米粒子5~10份;
步骤2,将Al金属粉末、Nb金属粉末、Ti金属粉末以及Y2O3纳米粒子于在球料比为1~4:1,转速为50~250r/min的球磨机中,干法球磨4~20h,得到混合粉体;将混合粉体于150~40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得到压坯;
步骤3,将压坯于真空条件下,从室温以3~5℃/min的升温速率至120℃并保温0.5~1.5h,随后以2~4℃/min的升温速率至550~650℃并保温3~5h,然后以2~4℃/min的升温速率至850~950℃并保温3~5h,以3~5℃/min的升温速率至1250~1350℃并保温3~5h,冷却后获得所述过滤膜;
所述脱金属剂为聚胺羧酸盐;
所述脱金属剂与煤焦油的用量比为100~200μg:1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焦油脱除杂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
壳体(1),其上端设置有进油口(11)、进剂口(12)、进水机构(2)以及驱动机构(3);其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4);且其下端设置有出料口(13);
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转动杆(41)、多个搅拌杆(42)以及多个壁刮板(43);
所述转动杆(41)竖直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其上端穿过所述壳体(1)与所述驱动机构(3)传动连接;
多个所述搅拌杆(42)沿所述转动杆(41)的轴向等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搅拌杆(42)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41)固定连接,且竖直方向上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搅拌杆(42)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壁刮板(4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壁刮板(43)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1)侧壁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焦油脱除杂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机构(2)包括:
进水管(21),其一端用于连接水源,其另一端上设置有三通阀(22);
两个导流管(23),分别设置于所述三通阀(22)两个对称的出水端;
两个喷头(24),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导流管(23)的出水端;
两个第一阀体(25),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导流管(23)上,且分别位于所述三通阀(22)与两个喷头(24)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焦油脱除杂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加热机构(5)和散热机构(6);
所述加热机构(5)包括电热片(51)和温度传感器(52),所述电热片(51)套设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5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侧底部;
所述散热机构(6)包括通风腔(61),所述通风腔(61)设置于所述电热片(51)与所述壳体(1)外壁之间,且所述通风腔(61)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62),所述通风腔(6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63);所述进风口(62)和出风口(63)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阀体(64)和第三阀体(6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焦油脱除杂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1)下端还水平设有辅助搅拌杆(4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焦油脱除杂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脱金属剂后,于75~85℃的温度下,以250~350r/min搅拌0.5~3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焦油脱除杂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煤焦油加热至50~65℃后再经过滤膜进行过滤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44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