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成本1200Mpa级冷轧高强马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92399.9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6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刘宏亮;杨波;富聿晶;冯岗;孟庆刚;关琳;刘鹏飞;王忠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6;C22C38/38;C22C38/28;C22C38/32;C22C33/04;C21D8/02;C21D1/26;C21D1/18;C21D11/00;C21D1/613;B23K26/21;B23K26/7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成本 1200 mpa 冷轧 高强 马氏体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低成本1200Mpa级冷轧高强马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涉及冶金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低成本1200Mpa级冷轧高强马氏体钢的化学成分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低成本1200Mpa级冷轧高强马氏体钢包括如下化学成分:C:0.15%~0.19%;Si:0.2%~0.4%;Mn:1.5%~2.0%;Als:0.02%~0.08%;P:≤0.015%;S:≤0.010%;Ti:0.020%‑0.040%;Cr:0.15%‑0.45%;B:0.0005%‑0.003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对现有制造方法中的加热工序、焊接工序和连续退火工序进行了工序要求调整;同时在退火工序后,增加了淬火工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水冷后进行回火处理成本高;连退加热温度高、设备烧损较高、生产成本高、不利于连续生产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低成本1200Mpa级冷轧高强马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涉及冶金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低成本1200Mpa级冷轧高强马氏体钢的化学成分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先进高强钢在汽车白车身的应用可以同时满足安全性和轻量化的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汽车用钢研发的飞速发展,辊压成形技术、液压成形技术以和TRB技术等先进的车身构件成型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辊压成型技术凭借其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在国内外各主机厂中被广泛应用,辊压成型技术使用的代表材料为马氏体钢、复相钢等。马氏体钢由于强度高,减重潜力大成为辊压成形技术使用较多的材料,主要用于生产汽车保险杠、门槛加强件等零部件,生产这些零部件的材料需同时具有超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弯曲性能,冷轧高强马氏体钢做为辊压成型技术的代表钢种,具有屈强比高,抗拉强度高,扩孔翻边性能较好的特点,适用于简单零件的冷冲压和截面相对单一的辊压成形零件。为了进一步凸显辊压成型技术低成本的优势特点,国内各大钢厂都在基于各自产线进行低成本冷轧高强马氏体钢的研制和开发。
专利CN109898018A和CN108977726A中分别公布了两种采用水淬的连退机组生产冷轧高强马氏体钢的方法,这两个专利技术方案中,水冷后都需要进行回火处理,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国内连退机组具备水淬线的厂家非常少,其普遍性和适用性较低。
专利CN110592471A和CN111519109B中分别公布了两种采用高氢冷却的连退机组生产冷轧高强马氏体钢的方法,这两个专利技术方案中,连退加热温度范围分别为850-900℃和910-960℃,对连退机组加热炉造成能源消耗和设备烧损较高,生产成本高,不利于连续生产。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低成本1200Mpa级冷轧高强马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水冷后进行回火处理成本高;连退加热温度高、设备烧损较高、生产成本高、不利于连续生产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低成本1200Mpa级冷轧高强马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主要采用添加微量的低价B元素降低Si、Mn、Cr、Nb元素的添加量,降低合金成本的同时在生产工艺上采用较低的连退加热温度,达到避免高温导致高能耗、减低设备损耗,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低成本1200Mpa机冷轧高强马氏体钢使用廉价的B元素替代高价的Mo、Nb、V元素,能有效降低材料的合金成本;
进一步地,低成本1200Mpa机冷轧高强马氏体钢包括如下化学成分:
C:0.15%~0.19%;
Si:0.2%~0.4%;
Mn:1.5%~2.0%;
Als:0.02%~0.08%;
P:≤0.015%;
S:≤0.0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23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