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套用于茶枝柑品系鉴定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88078.1 | 申请日: | 2021-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8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钧义;蔡雪妍;刘伟;张群宇;陈杰湖;黄九九;林锐松;谢富瑞;李倩仪;李安琪;李怡霖;柏丽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瑞科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美斛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陈皮人家陈皮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69;C12N15/11;C12Q1/6806;G16B20/20;G06F18/2135 |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曾志环 | 
| 地址: | 510642***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套 用于 茶枝柑 品系 鉴定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套用于茶枝柑品系鉴定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包括表2‑3中给出的337个SNP位点,所述茶枝柑为大洞5号、大种油身和细种油身。本发明优点有:所用的SNP位点少,品系鉴定准确,有利于遗传育种的应用,避免品系退化,为保障陈皮市场的品质提供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植物品种鉴定技术。
背景技术
陈皮(Pericarpium CitriReticulatae)是我国一味传统中药,又名陈橘皮、橘皮;是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种的干燥果皮。陈皮根据产地可分为“陈皮”及“广陈皮”。自古“广陈皮”就为陈皮药材的上等品。晚清医书《本草害利》中便有“以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的记载。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cv.Chachiensis)是广陈皮的原植物,属芸香科(Reticulata)柑橘属(Citrus),主产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枝柑别名大红柑、新会柑;是当地传统栽培柑橘品种。
茶枝柑是经过长期选育、培育而来的广东新会优良选系;最早的栽培活动记载于宋朝。经过数百年的自然杂交、芽变及人为栽培,茶枝柑形成了果形及株形差异明显的不同品系。在建国前,新会茶枝柑可分为大种油身(大种油皮)、细种油身(细种油皮、油皮仔)、大蒂柑(大地柑、粗粒)、高蒂柑(高笃)、短枝密叶等5个品系。随着20世纪60年代茶枝柑品系资源的普查及品种资源库的建立,当时认为最优秀的品系——大种油身被大力推广。当地也重新选育出大洞株系(选育自大种油身)、夏桥株系、杜江株系等优良株系。上世纪八十年代,选自大洞株系的单株大洞5号在全国柑橘鉴评中被评为优秀单株,从而开始在新会当地推广种植。而过去主栽培的5个品系中,大蒂柑、高蒂柑与短枝密叶也由于品系质量过低或其他环境、人为因素被逐渐淘汰,仅存少量资源保留。故目前茶枝柑在新会的品系有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洞5号等,且普遍认为此三个品系的果皮香气差异较大;特别是细种油身的香气较为清新,与其他两个品系浓郁的香气相比,差异明显。但是品种选育与后期推广工作的不足,致使目前茶枝柑的种植已存在较为严重的品系混杂的情况。
茶枝柑种植过程中,育苗制度不严。这种现状导致茶枝柑种苗市场混乱。部分商品苗培育、销售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这使得陈皮市场同样出现品质优劣混杂,滥竽充数的情况。新会除少部分种植经验丰富的老柑农外,多数柑农并不明确自己果园内的果树品系。
品种/品系混杂一般与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有关。生物学混杂指天然杂交等造成基因型混杂、性状分离,从而影响品种/品系的纯度。茶枝柑种植以无性繁殖方式为主;种子中的合子胚也多败育,实生苗多由珠心胚发育而来,其遗传背景应当比较简单。但是由于茶枝柑存在自然芽变,且通常劣变大于优变。故芽变材料的流通,也会导致其生物学上的混杂。同时,机械混杂也是品种/品系混杂的重要原因。种苗品系混杂会导致种性下降,这是容易导致茶枝柑种苗出现品系退化,或加剧其品系衰退原因之一。
因此,若能研发出一种能够准确鉴定茶枝柑品系的方法,维持茶枝柑种苗品系,将对保障陈皮市场的品质提供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用于茶枝柑品系鉴定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茶枝柑品系混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套用于茶枝柑品系鉴定的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包括表2-3中给出的337个SNP位点,所述茶枝柑品系为大洞5号、大种油身和细种油身。
进一步地,所述分子标记是由表2-3中给出的337个SNP位点组成,所述茶枝柑品系为大洞5号、大种油身和细种油身。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分子标记在茶枝柑品系鉴定中的应用。
所述的分子标记茶枝柑品系鉴定的应用,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广州瑞科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美斛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陈皮人家陈皮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华南农业大学;广州瑞科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美斛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陈皮人家陈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80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麻醉机用连续进料式二氧化碳吸附器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复合柔性浮力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