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湖底泥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87257.3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8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黄佳音;侯明昱;谭相君;胡保安;肖博;史浩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4/20 | 分类号: | A01G24/20;A01G24/23;A01G24/25;A01G24/22;A01G24/30;A01G24/00 |
代理公司: | 天津赛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70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300461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湖底 脱水 发酵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河湖底泥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底泥脱水:将河湖底泥进行脱水固结处理,得到脱水后的底泥,其中脱水后的底泥的含水率为45%-70%,其具体步骤如下:
S1-1.底泥的预处理:将多孔生物聚合剂和助滤底泥调理剂与清水混合形成复合絮凝剂,向疏浚底泥中投入所述复合絮凝剂进行反应,得到高浓度泥浆和上清液,其中:所述多孔生物聚合剂的浓度为1wt‰-3wt‰,投加比例为疏浚底泥质量的0.3%-0.8%,所述助滤底泥调理剂的浓度为0.1wt%-0.5wt%,投加比例为疏浚底泥质量的1%-5%;
S1-2.脱水固结:对所述高浓度泥浆经进行脱水和固结处理,得到含水率为45%-70%的固结底泥;
S2.破碎混料:将所述固结底泥破碎成颗粒后,与复合辅料按体积比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具体步骤如下;
S2-1.破碎:将所述固结底泥通过翻堆机进行破碎,直至固结底泥破碎成粒度为2-3cm的颗粒;
S2-2.制备辅料A:所述辅料A由50-70wt%的楸树木屑、10-30wt%的花生壳、10-30wt%的玉米芯和5-10wt%的柳枝均匀混合而成,辅料A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之和为100wt%;
S2-3.制备辅料B:所述辅料B由15-20wt%的木质素纤维、5-15wt%的棉籽壳、40-60wt%的香菇菌棒、7-13wt%的木糖醇、3-5wt%的磷脂、2-4wt%的酶制剂和5-10wt%的酒糟均匀混合而成,辅料B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之和为100wt%,得到的辅料B单独堆存,发酵6-12h,发酵温度≥20℃;
S2-4.制备复合辅料:将质量份数为35-65份的辅料A和15-65份发酵后的辅料B混合,得到复合辅料;
S2-5.制备混合物料:将步骤S2-1破碎的底泥与所述复合辅料通过翻堆机按体积比为(1:2)-(2:1)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将所述混合物料破碎成粒度为2-3cm的颗粒;
S2-6.制备发酵原料:将好氧嗜热菌、好氧放线菌与水混合,得到复合菌剂溶液,而后向步骤S2-5得到的破碎后的混合物料上喷洒所述复合菌剂溶液,所述复合菌剂溶液的喷洒量与破碎的底泥的体积比为1:1000,得到发酵原料;
S3.好氧发酵:将所述发酵原料放入发酵仓内,覆盖好氧发酵膜,并通过鼓风机向发酵物料鼓风,进行好氧发酵12-15天,得到发酵底泥;
S4.二次发酵及筛分出仓:将所述发酵底泥从发酵仓内移出,筛分,筛下物为腐熟完全的发酵底泥,其含水率为25%-30%,能作为绿化种植土使用;筛上大颗粒为未腐熟完全的发酵底泥;
S5.重复步骤S1-S4对后一批河湖底泥进行脱水发酵处理,并在进行步骤S2前将前一批处理过程中未腐熟完全的发酵底泥与后一批河湖底泥处理过程的步骤S1-2得到的固结底泥混合后,一同进行后续步骤,直至所有河湖底泥处理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堆机的翻堆宽度为2.5m-5m,翻堆高度为0.8m-1.8m,铰刀直径为550-800mm,工作速度为5-15m/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采用的好氧发酵膜,以聚乙烯共混体系为基础树脂、聚烯烃弹性体为增韧剂、碳酸钙为增强填料,好氧发酵膜内部均匀分布微孔,所述微孔孔径为0.1-1μm,孔隙率为45%-6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鼓风机的转速为2900r/min,风量为2500m3/h,功率为3kw,风压为3500P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的送风管的直径为70-120mm,沿长度方向每间隔15-25cm在送风管周围打1-2个孔径为1cm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鼓风机以开启6min、关闭4min的方式进行循环通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72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