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求取电驱动车辆中的电故障接触的方法以及电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76517.7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8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K·N·波努斯瓦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求取 驱动 车辆 中的 故障 接触 方法 以及 电气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求取在被电池电驱动的车辆中的电故障接触的方法和车辆的电气系统。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根据所述车辆的包括电池在内的电气系统的至少一个电参量的多个测量值(V)来求取(100)梯度(G);将所求取的梯度(G)与所述梯度(G)的预限定阈值(T)相比较(200);以及如果所述梯度(G)在第一预限定时间段内持续高于或者在第二预限定时间段内以大于预限定最小频率的值的频率交替地高于和低于梯度(G)的预限定阈值(T),输出(300)故障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求取在被电池电驱动的车辆中的电故障接触的方法以及这种车辆的电气系统。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中已知被电驱动的车辆,这种被电驱动的车辆具有电池和被电池供给电能的、用于驱动车辆的电动马达。尤其是与被电驱动的两轮车、例如电动自行车相关地,经常使用能够从两轮车的电池接收装置中取出的电池,使得能够在远离两轮车的地方给电池充电。为此目的,这种电池和/或与其相对应的电池接收装置具有相应的接触装置,通过这些接触装置在电池的使用状态下在两个部件之间建立电连接。
通过这种接触装置和/或在对应车辆的电能存储器和电动马达之间的其它电接触部,可能例如由于这种电接触部的磨损和/或老化现象和/或由于在行驶期间引起的振动会在这种接触部之间出现接触故障,这种接触故障可能影响整个电气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在被电池电驱动的车辆中求取电故障接触的方法。
在本发明方法的第一步骤中,根据车辆的包括电池在内的电气系统的至少一个电参量的多个测量值来求取梯度。原则上,该电池在其所基于的电池技术和/或对应的特征参量(例如该电池的额定容量、该电池的额定电压等)方面不受限制。例如在用电器(例如驱动单元)中和/或借助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和/或借助与该电池管理系统有偏差的车辆部件来求取至少一个电参量,该部件为此目的优选在信息技术上与传感装置连接,所述传感装置设置为用于感测电池的至少一个电参量。优选,至少一个电参量的测量值被转化为数字测量值并且也被用作那种用于计算梯度的测量值。然而,替代地或者附加地也可能的是,以模拟形式接收和处理测量值。
在本发明方法的第二步骤中,将所求取的梯度与梯度的预限定阈值相比较。该预限定阈值例如保存在车辆的存储单元中并且优选如此确定,使得在不高于预限定阈值的情况下对使用该电池的车辆电气系统的所需要功能能力不进行限制或基本上不进行限制。
在本发明方法的第三步骤中,如果梯度在第一预限定时间段内持续地高于该梯度的预限定阈值或者在第二预限定时间段以内以大于预限定最小频率的值的频率交替地高于和低于该梯度的预限定阈值,则输出故障信号。通过对应地确定第一时间段(该第一时间段优选以对应电气系统各自的最低技术要求为导向),例如借助非常短的第一时间段可以在第一次超过阈值之后立即输出故障信号。这使得能够对这种超过阈值的情况立即作出反应。替代地,通过选择较长的第一时间段能够实现,仅当梯度在相应较长的时间段内超过阈值时,才输出故障信号。后者提供这样的优点:在梯度个别地短暂地超过阈值而不会引起电气系统的实质损坏的情况下,不引起故障信号的输出。替代地,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可能的是,总是当梯度在第二时间段以内以预限定频率超过阈值时,才输出故障信号。
本发明方法提供这样的特别的优点:通过考察至少一个待监测的电参量的梯度,能感测该电参量的变化曲线的各个变化并且能将其用于故障信号的输出。由此,在电气系统中能够实现特别精确且可灵活协调的故障监测,在这些电气系统中,电参量例如由于故障接触等而至少部分地与其各自的应有值有偏差。此外,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已及早地识别出已出现的电气系统退化,由此例如通过适当措施的早期干预能避免电气系统的损坏。
优选实施方式示出本发明的优选扩展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65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