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毂涂装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9934.9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4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刘茂军;侯钦成;张明亮;憨钊华;迟志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万丰奥威汽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3/02 | 分类号: | B29C63/02;B29C63/00;B29C37/02;B26D7/06;B26D1/02;B05D3/00 |
代理公司: | 威海聚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52 | 代理人: | 宋立国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火***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工艺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轮毂涂装工艺,包括S1前处理;S2喷底粉;S3吸塑膜预热、底粉流平固化;S4真空吸塑;S5烘烤、底粉流平固化;S6定型冷却;S7切边等步骤。本发明涂装工艺中只需要一次喷底粉、一次烘烤,采用吸塑方式进行处理,降低了传统工艺中巨大能源消耗和烘烤时间成本;减少喷漆对环境污染污染,降低空气净化处理的成本;采用该工艺涂装后涂装面厚薄均匀,且厚度可控,产品表面一致性较好,无流挂,欠喷等其它不良缺陷,对产品涂层提升明显,性能优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轮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毂涂装工艺。
背景技术
轮毂是汽车上必不可少的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运行平稳度和安全性能。为了减少铝合金在空气中氧化、以及轮毂磨损的损耗,所以对涂装后的涂层性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轮毂行业中多采取喷油漆的工艺方式。涂装是汽车轮毂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是提高汽车轮毂的耐腐蚀性和美感。目前,现有技术中车轮涂装多采用喷漆方式,需要经过三涂三烤过程,即喷底粉→烘烤→喷色漆→烘烤→喷罩光漆→烘烤,其能源消耗占生产成本的20%,喷漆对环境影响也十分严重,用于空气和水净化的成本居高不下。由于车轮造型越来越复杂,表面精车工艺的推广,精车后毛刺去除不干净,传统喷漆存在尖角锐角覆盖不完全、厚薄不均等缺陷,导致车轮腐蚀,旧工艺其涂装方法往往较为复杂,步骤繁琐,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轮毂涂装工艺,该工艺减少喷漆和烘烤次数,减少对环境影响降低能耗,涂装后轮毂表面覆盖厚薄均匀、厚度可控,产品表面一致性较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轮毂涂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前处理:对铸造好的轮毂前处理;
S2喷底粉:将经过步骤S1处理后的轮毂进行喷底粉处理;
S3预热、流平固化:对吸塑膜和轮毂预热1-10分钟(优选预热3-5分钟),使吸塑膜处于高弹态、同时轮毂上的底粉流平固化;
S4真空吸塑:保持预热温度不变,将预热后的吸塑膜真空吸塑于轮毂上,轮毂上的底粉流平固化持续进行;
S5烘烤、流平固化:对经过步骤S4处理后的轮毂进行烘烤,使吸塑膜自下表面至其厚度的1/5-4/5处变为粘流态,轮毂上的底粉完成流平固化;
S6定型冷却:将步骤S5处理后的轮毂冷却至室温;
S7切边:用刀片沿辐条边缘进行切割,修剪多余的材料(吸塑膜);
S8质检:对轮毂表面进行检测评价。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1前处理:首先对轮毂进行铸造,然后对铸造好的轮毂依次进行打磨、清洗、表调和锆化处理,最后再次对其进行清洗,在130~160℃烘干,完成前处理。所述吸塑膜可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2喷底粉中底粉厚度要求≥60微米。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2喷底粉中底粉粒径30-45微米。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S3中吸塑膜厚度40-100微米,优选60-80微米。对吸塑膜和轮毂预热温度在90-180℃,优选100-150℃;预热温度不低于玻璃化温度 (Tg),通常在底粉流平固化温度范围内选择高于玻璃化温度1-20℃,优选高于玻璃化温度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万丰奥威汽轮有限公司,未经威海万丰奥威汽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99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