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作牙合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7425.2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5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岚;袁丽仙;刘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岚 |
主分类号: | A61C7/08 | 分类号: | A61C7/08;A61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希豪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 牙合垫 方法 | ||
1.一种制作牙合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该制作方法中所需要的印模托盘(1)、硅橡胶印模(2)、牙合垫(31)以及隐形矫治器(32),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打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32)的后牙区咬合面,取需要制作牙合垫、打开咬合的多副隐形矫治器的下颌部分,用低速打磨机将下颌隐形矫治器后牙区咬合面打磨粗糙;
步骤二:调拌自凝型义齿基托材料;
步骤三:制作牙合垫(31),制作方式如下
S1:取第一副需制作牙合垫打开咬合的隐形矫治器(32),将调拌好的自凝型义齿基托材料衬于隐形矫治器(32)打磨粗糙的咬合面上,修整成型;
S2:当自凝型义齿基托材料完全凝固后,将隐形矫治器(32)戴回患者口内,上颌隐形矫治器也一并戴入,观察咬合打开的程度,若上下牙齿未分开,则说明衬于隐形矫治器(32)咬合面的自凝材料厚度不足,即牙合垫(31)高度不足,需再次按前述步骤调拌自凝材料,并添加到隐形矫治器(32)咬合面上;
S3:当隐形矫治器(32)戴入后上下颌牙齿分开时,制作成功;
步骤四:取硅橡胶印模(2),制作方式如下:将以上附有牙合垫(31)的下颌隐形矫治器(32)以及未经处理的上颌隐形矫治器戴入患者口内,观察上下颌隐形矫治器与牙面贴合,并且上下颌牙齿分开适当的距离,取大小合适的印模托盘(1),应用硅橡胶印模技术制取下颌硅橡胶印模(2),如此,第一副带牙合垫(31)的隐形矫治器(32)的牙合垫高度及形态由硅橡胶印模记录下来;
步骤五:后续多副隐形矫治器的牙合垫(31)制作,制作方式如下:依次取需要制作牙合垫(31)的隐形矫治器(32),用低速打磨机将隐形矫治器(32)的咬合面打磨粗糙,调拌适量自凝型义齿基托材料,衬于隐形矫治器(32)的咬合面,大致修整成型后,将隐形矫治器(32)放入获得的硅橡胶印模(2)中,趁材料未凝固之前挤压出多余的自凝型义齿基托材料并将其去除,待剩余的材料完全凝固后,此副隐形矫治器(32)的牙合垫(31)制作完成,将带有牙合垫(31)的隐形矫治器(32)取出,按此步骤利用硅橡胶印模(2)在多副隐形矫治器(32)上制作牙合垫(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牙合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具体步骤为取适量的自凝型义齿基托粉至橡皮杯中,再取适量义齿基托水,粉液比为1.0g:0.5ml,调拌至黏丝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牙合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观察咬合打开程度的具体参数为上下颌牙齿分开的距离应控制在2mm以内,若超过2mm,则需用低速打磨机少量、多次磨除矫治器上多余的自凝材料,直至上下颌牙齿分开且分开距离在2mm以内,同时保证双侧后牙均匀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牙合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五中,后续多副隐形矫治器(32)的牙合垫(31)高度与第一副带牙合垫(31)的隐形矫治器(32)的牙合垫(31)高度一致,不必再对牙合垫(31)进行调磨,且其打开咬合的程度符合正畸临床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牙合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模托盘(1)的纵截面为“Y”型结构,且印模托盘(1)的内表面与硅橡胶印模(2)的底端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作牙合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合垫(31)与隐形矫治器(32)组合构成具有自凝义齿基托材料的隐形矫治器(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岚,未经刘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74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