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声光装置的模式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63796.3 | 申请日: | 2021-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9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曾祥龙;邬昊村;徐江韬;王龙涛;邾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S3/117 | 分类号: | H01S3/117;H01S3/108;H01S3/098;H01S3/09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方亚兵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声光 装置 模式 控制系统 | ||
1.一种基于声光装置的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功率脉冲产生装置(22)、声光装置(23)、光学成像装置(24)和数据分析工具(25),所述高功率脉冲产生装置(22)包括第一单模耦合器(1)、第二单模耦合器(2)、掺镱光纤泵浦光源(3)、合束器(4)、掺镱光纤(5)、第一偏振控制器(6)、第二偏振控制器(7)和单模光纤,所述声光装置(23)包括铝制圆锥(8)、压电陶瓷片(9)、电压放大器(10)、信号发生器(11)、第三偏振控制器(12)和少模光纤(13),所述光学成像装置(24)包括第一双胶合透镜(14)、第二双胶合透镜(15)、平面分束镜(16)、偏振相关分束立方(17)和面阵激光光束分析仪(18),所述数据分析工具(25)包括示波器(19)、功率计(20)和计算机(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光装置的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模耦合器(1)设有第一单模耦合器(1)第一端口、第一单模耦合器(1)第二端口和第一单模耦合器(1)第三端口,所述第一单模耦合器(1)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一单模耦合器(1)第二端口连接形成环路;所述第二单模耦合器(2)设有第二单模耦合器(2)第一端口、第二单模耦合器(2)第二端口、第二单模耦合器(2)第三端口和第二单模耦合器(2)第四端口,所述第二单模耦合器(2)第三端口和所述第二单模耦合器(2)第四端口连接形成环路,所述高功率脉冲产生装置(22)的输出端口为所述第二单模耦合器(2)第二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声光装置的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束器(4)设有合束器(4)第一端口、合束器(4)第二端口和合束器(4)第三端口;所述增益光纤(5)设有增益光纤(5)第一端口和增益光纤(5)第二端口;所述增益光纤(5)泵浦光源(3)与所述合束器(4)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单模耦合器(1)第三端口与所述合束器(4)第二端口连接,所述增益光纤(5)第一端口与所述合束器(4)第三端口连接,所述增益光纤(5)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单模耦合器(2)第一端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声光装置的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控制器(6)和所述第二偏振控制器(7)设置在所述第二单模耦合器(2)的第三端口和所述第二单模耦合器(2)第四端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声光装置的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少模光纤(13)设有少模光纤(13)第一端口、少模光纤(13)第二端口和少模光纤(13)中间部分,所述少模光纤(13)中间部分为去涂覆层部分;所述第二单模耦合器(2)第二端口与所述少模光纤(13)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三偏振控制器(12)设置在靠近所述少模光纤(13)第二端口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声光装置的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光装置(23)的输入端口为所述少模光纤(13)第一端口,所述声光装置(23)的输出端口为所述少模光纤(13)第二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声光装置的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制圆锥(8)、所述压电陶瓷片(9)、所述电压放大器(10)和所述信号发生器(11)顺次连接,所述铝制圆锥(8)的锥尖固定于所述少模光纤(13)中间部分和所述少模光纤(13)中第一端口的交界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声光装置的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少模光纤(13)第二端口、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14)、所述平面分束镜(16)、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15)、所述偏振相关分束立方(17)和所述面阵激光光束分析仪(18)顺次共轴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光装置的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分束镜(16)用于对所述声光装置(23)生成的模斑强度进行衰减,所述偏振相关分束立方(17)用于使同一偏振方向的光投射于所述面阵激光光束分析仪(18),其透射光为p-偏振光,反射光为s-偏振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37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展示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自发电的输液管气泡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