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商用车座舱的单SOC多操作系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3562.9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0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边少君;谢修森;贾伟清;陈彪;彭寿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5/173 | 分类号: | G06F15/17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吴静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商用 车座 soc 操作系统 装置 | ||
一种基于商用车座舱的单SOC多操作系统装置,包括:中控系统和仪表系统;其中:中控系统,硬件采用MCU子系统和MPU子系统,软件采用安卓子系统,用于对商用车中控进行显示和控制;仪表系统,硬件采用MCU子系统和MPU子系统,软件采用Linux子系统,用于对商用车仪表进行显示和控制。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商用车座舱的单SOC多操作系统装置,通过SOC分离核心技术,实现了单SOC运行多个操作系统的软件实现方式,该技术可以应用到各类多核异构的CPU上,具有跨平台的能力,同时解决了双系统间数据通信、数据共享的问题,以及系统间安全访问和系统稳定性安全问题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商用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商用车座舱的单SOC多操作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中的智能化虚拟座舱系统,是基于传统的整车电子电器架构转向域控制器的新一代架构发展的过程中的产品。
该产品会重新定义用户和汽车之间的关系。传统汽车座舱功能区布局碎片化,信息过载带来人车交互的障碍,导致智能手机成了人车交互的入口。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提高,集成了液晶仪表、中控屏幕以及环景影像功能的多产品融合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在商用车领域,车辆是客户赖以生存的工具,使用车辆的客户大量的时间和车辆在一起,对于车辆科技化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商用车相比乘用车,客户更加注重性价比,在实用性和智能性上,更多的偏向于实用性,毕竟车辆是用来赚钱的,而并非使用的。所以乘用车市场的座舱产品的高昂的价格,并不适用于商用车领域,需要寻求一种技术来解决这种高昂价格带来的困境;
乘用车市场的智能座舱方案实现了同一个控制器单元,驱动多个操作系统、多个液晶显示屏,系统之间、屏幕之间可以进行数据共享、数据通信以及多屏互动等智能化功能。在本方法出现之前,智能座舱产品常用的方法有:
采用多个SOC在同一个硬件设计上进行布板,每一个SOC驱动一个操作系统以及对应的液晶显示屏,采用了一种假象来实现智能座舱的产品;缺陷在于,没有满足产品定义的概念,通过偷换概念的方式来实现的表象的智能座舱产品,实则与传统的单仪表、单中控方案一致,并且增加的产品成本以及单板设计的复杂度带来的系统不稳定性;
采用虚拟化技术,利用第三方软件方案,在同一个soc上进行软件资源配置,来实现一个soc上虚拟多个操作系统以及多个液晶显示屏;缺陷在于,第三方软件方案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费用动辄几百万,定制需求支持很差,难以满足客户灵活多变的需求创新,服务支持很弱,难以满足企业在使用过程中技术难点的突破,并且属于垄断产业,容易被其“卡脖子”;
采用驱动多显示屏方式,在同一个soc上进行多屏的驱动,使用同一个操作系统来实现智能座舱产品功能;缺陷在于,智能座舱产品主要组成部分为仪表和中控,仪表在汽车零部件属于安全件,中控属于娱乐件且具备联网功能以及功能复杂,使用同一个操作系统来实现,对于仪表安全件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基于商用车座舱的单SOC多操作系统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商用车座舱的单SOC多操作系统装置,包括:中控系统和仪表系统;其中:
中控系统,硬件采用MCU子系统和MPU子系统,软件采用安卓子系统,用于对商用车中控进行显示和控制;
仪表系统,硬件采用MCU子系统和MPU子系统,软件采用Linux子系统,用于对商用车仪表进行显示和控制。
进一步地,MCU子系统,通过对CAN总线数据进行采集和过滤、LIN总线通讯、车辆模拟量采集、传感器量采集和系统休眠管理,实现对车上车灯、天窗等驱动开关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未经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35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站设备的供电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智能喂食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