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并[e][1,3]噁嗪-2,4-二酮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56964.6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5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黄莉;董玉军;徐德银;李介林;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天马医药集团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65/26 | 分类号: | C07D265/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苏张林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噁嗪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并[e][1,3]噁嗪‑2,4‑二酮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化合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是碱性条件下,2‑羟基苯甲酰胺和(Boc)subgt;2/subgt;O在催化剂作用下,在溶剂中发生反应,得到所述苯并[e][1,3]噁嗪‑2,4‑二酮。本发明采用羰基化环化试剂二碳酸二叔丁酯(Boc)subgt;2/subgt;O,该试剂无强烈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无毒害作用、价格便宜、运输和使用不受限制。(Boc)subgt;2/subgt;O可以作为一种比较好的保护试剂。在无水条件下,它能够与亲核性很弱的2‑羟基苯甲酰胺在催化剂(N,N‑二甲基吡啶)作用下发生反应。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得到产品纯度达到98%以上,收率达到80%,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苯并[e][1,3]噁嗪-2,4-二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苯并[e][1,3]噁嗪-2,4-二酮是合成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SNAC,CAS203787-91-1)的重要中间体。SNAC是一种新型的氨基酸衍生物吸收促进剂。近期研究表明不需要剂型保护,SNAC就能促进肝素及人生长激素等多种蛋白质类药物溶液的口服吸收,却不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其促吸收作用机制不同于常用的吸收促进剂,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祁荣等,N-[8-(2-羟苯基)氨基]辛酸钠)对胰岛素溶液的胃肠道吸收作用及机理,药学学报,2003,38(12),953-956)。
苯并[e][1,3]噁嗪-2,4-二酮的合成,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水杨酰胺为原料,得到产物。其中常用试剂有氯甲酸乙酯,光气,N,N’-羰基二咪唑。
中国发明专利CN104974060A公开了一种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的制备方法,将2-羟基苯甲酰胺溶于乙腈和吡啶的混合溶剂中,加入氯甲酸乙酯反应得到苯并[e][1,3]噁嗪-2,4-二酮,但该方法采用的氯甲酸乙酯对人体危害巨大,且收率不高,且工艺复杂繁杂,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中国发明专利CN111269193A公开了一种苯并[e][1,3]噁嗪-2,4-二酮的制备方法,以2-羟基苯甲酰胺为原料,在吡啶类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光气在水中加热反应,得到苯并[e][1,3]噁嗪-2,4-二酮,但该方法采用的光气和氯甲酸乙酯一样均是剧毒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它们受公安部门管制,因此使用和运输受到很大限制。
中国发明专利CN108689876A公开了一种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的制备方法,以水杨酰胺与N,N’-羰基二咪唑为原料制备中间体2H-苯并[e][1,3]噁嗪-2,4(3H)-二酮,再制备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该方法虽然采用毒性相对较小的N,N’-羰基二咪唑,但该反应会生成咪唑,对环境危害很大,且N,N’-羰基二咪唑的价格较高,工业化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制备苯并[e][1,3]噁嗪-2,4-二酮的方法,使其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环境危害很大、工业化成本较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并[e][1,3]噁嗪-2,4-二酮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苯并[e][1,3]噁嗪-2,4-二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碱性条件下,2-羟基苯甲酰胺和二碳酸二叔丁酯在催化剂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发生反应,得到所述苯并[e][1,3]噁嗪-2,4-二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化学反应流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天马医药集团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天马医药集团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69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