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轿车用高分子隔音非极性材料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2780.2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5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轶隽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福欧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9/14;C08L33/00;C08L23/14;C08K7/26;C08K3/34;C08K3/38;B60R1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朱易顺 |
地址: | 2132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轿车 高分子 隔音 极性 材料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隔音非极性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轿车用高分子隔音非极性材料,该轿车用高分子隔音非极性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聚丙烯50‑55份、聚乙烯醇缩醛物9‑11份、改性云母粉12‑17份、改性电气石13‑19份、丙烯酸酯乳液15‑20份、乙烯‑丙烯共聚物20‑28份、纳米二氧化硅15‑25份、混合络合剂8‑12份和偶联剂5‑10份。本发明各个原料在隔音减震效果上存在协同作用,改性电气石,使用偶联剂对电气石粉进行改性,改善粉末的表面性能,使得粉末与聚丙烯基体结合良好,对机械性能影响小,对聚丙烯材料中小分子挥发物起到电性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物理吸附等作用,有效改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气味,满足汽车内饰的使用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隔音非极性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车用高分子隔音非极性材料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隔音是根据车辆的性能、相应的路况、使用条件,对汽车产生的发动机噪声、轮胎与路面产生振动的共鸣声、车厢内组件因间隙或老化受挤压力产生的摩擦声等作细致处理,以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现有技术当中最有效的隔音方法就是在汽车关键部位添加隔音垫,目前汽车内部所使用的隔音垫多是普通的橡胶垫,虽然确实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但是仍需要对隔音效果作进一步的优化。
隔音材料中的极性材料粘接通常是很易办到的,可供选择的粘合剂很多。但是,对于像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酯等这类非极性材料,其粘接是极困难的,一些被认为适用范围较广的聚异丁烯胶、F-2胶、EVA热熔胶、聚氨酯胶、α-氰基丙烯酸胶、丙烯酸聚酯胶、有机硅胶等,在粘接上述非极性材料时,均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对高结晶度的非极性材料,几乎没有粘接作用,另外非极性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混合设备,现有的混合设备在使用时由于仅靠单一的转动混合会导致配料出现混合不均以及混合效率较低的情况,不利于提高多种配料的混合质量,进而降低制备的质量。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轿车用高分子隔音非极性材料制备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轿车用高分子隔音非极性材料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轿车用高分子隔音非极性材料,该轿车用高分子隔音非极性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聚丙烯50-55份、聚乙烯醇缩醛物9-11份、改性云母粉12-17份、改性电气石13-19份、丙烯酸酯乳液15-20份、乙烯-丙烯共聚物20-28份、纳米二氧化硅15-25份、混合络合剂8-12份和偶联剂5-10份。
在上述的轿车用高分子隔音非极性材料制备工艺中,所述聚乙烯醇缩醛物是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脲醛和聚乙烯醇缩糠醛中的任意一个或几个聚乙烯醇缩醛物。
在上述的轿车用高分子隔音非极性材料制备工艺中,所述丙烯酸酯乳液选用丙-苯乳液,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中丙烯含量为90-92wt%,所述混合络合剂包括丙酮、苯或苯衍生物、乙醇和松香水,且混合络合剂中各组分之重量比以5:4:5:5。
一种轿车用高分子隔音非极性材料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质量分数得到各个原料;
S2、将聚丙烯和聚乙烯醇缩醛物加入转速为400-500r/min的混合机中混合5-6min,再加入乙烯-丙烯共聚物混混合3-5min后依次加入改性云母粉、改性电气石、丙烯酸酯乳液、纳米二氧化硅、混合络合剂和偶联剂,混合10-15min,得到混合物料;
S3、将步骤S2制备的混合物料加入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造粒、干燥、冷却,即可,其中挤出机的各段螺杆温度为190-220℃,螺杆转速为400-600rpm,喂料转速为1000kg/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福欧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福欧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27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上通信激光探测器
- 下一篇:一种冷堆前处理助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