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组件及飞机机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52774.7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5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朱芳卉;王晓梅;曹士旭;宋轶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T5/00 | 分类号: | B60T5/00;B64C25/34;B64C25/42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李佳桁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组件 飞机 机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和飞机机轮。散热组件,包括两个环形件以及多个叶片;两个环形件分别为第一环形件及第二环形件;每一环形件两端形成圆形开口,所述第一环形件套设于所述第二环形件外部,所述两个环形件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多个叶片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件的第一端之间;当所述散热组件被转动时,所述散热组件外部的空气被所述叶片带动向垂直于所述叶片表面的方向流动,所述第二环形件内部产生从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流动的气流。该结构增加了隔热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对流散热效率。在飞机静止状态下,第一环形件外侧呈喇叭口式的曲面结构,利于热气从刹车装置向外散出到空气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飞机机轮刹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和飞机机轮。
背景技术
飞机着陆刹车后,刹车盘摩擦产生大量热量,温度迅速升高,并向机轮和轮轴传递,当温度过高时,可能导致轮胎爆破、轮轴过热或轴内设备失效。并且,当飞机过站再次派遣后,为保安全要求刹车温度冷却到一定值后,飞机才可起飞,而机轮刹车装置散热缓慢,影响运行效率。
国外的一些航空企业在隔热屏的散热性能上做过研究,例如,Goodrich的专利文件US20170106973A1,通过在隔热屏上打孔增加空气对流来提升散热效果。专利文件EP2503176A1中通过连接在隔热屏端部延伸环上开口,使气体流入并吸收热量后流排出,然而在隔热屏端部延伸环上开口引入的气流无轴向速度,气体流动主要发生在延伸环附近区域,当刹车盘磨损较多时,热库距离该区域较远,靠近刹车盘的空气对流较小,散热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组件以及飞机机轮,用以提高飞机刹车热库的散热效率,从而有效防止出现轮胎爆裂、轮轴过热以及轮轴内设备失效等不良现象,并且缩短刹车部件冷却到可起飞温度的时间,提高飞机连续工作的效率。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包括两个环形件以及多个叶片;两个环形件分别为第一环形件及第二环形件;每一环形件两端形成圆形开口,每一环形件第一端的内径大于其第二端的内径;所述第一环形件套设于所述第二环形件外部,所述两个环形件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多个叶片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件的第一端之间;当所述散热组件被转动时,所述散热组件外部的空气被所述叶片带动向垂直于所述叶片表面的方向流动,所述第二环形件内部产生从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流动的气流。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叶片包括两个弧形边,每一叶片的两侧表面为弧形曲面,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叶片之间形成一吸附通孔;多个所述叶片的形状及尺寸相同,多个所述吸附通孔的形状及尺寸相同。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以两个环形件的中心线方向为轴向,所述第一环形件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环形件的轴向长度;所述第一环形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环形件的第二端位于同一平面上。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件的外侧壁包括彼此衔接的安装面以及导流面;安装面为环形面,靠近所述第一环形件的第二端;导流面为环形曲面,从所述第一环形件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面;所述导流面的直径从所述第一环形件的第一端到所述安装面逐步减小。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导流面与所述安装面的衔接处,所述导流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为120度至175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的一表面从所述第一环形件的第一端下凹并平滑过渡至所述第二环形件的第一端。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与所述第二环形件的第一端所在平面的夹角为5度至35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包括第一衔接端以及第二衔接端;第一衔接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环形件;第二衔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环形件;所述第一衔接端相对于所述第二衔接端发生倾斜,其倾斜方向与所述散热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27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