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件干涉内槽的放电成型加工方法及加工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7979.8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7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向海清;王青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鼎易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00 | 分类号: | B23H1/00;B23H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陈瑶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青***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件 干涉 放电 成型 加工 方法 电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件干涉内槽的放电成型加工方法及加工电极,属于放电加工技术领域。一种工件干涉内槽的放电成型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计电极,并计算相应的放电间歇;S2:加工出电极,并安装在电极夹座上,移动至初始位置;S3:移动电极进行粗加工,加工完成后退回初始位置;S4:移动电极进行精加工,加工完成后退回初始位置,完成工件的成型加工。本发明的电极夹座用于夹持固定电极,使电极有序移动对工件的第一内槽和第二内槽进行粗精加工,在避开工件上的干涉部位的前期下完成加工,确保了被加工部位的加工精度,减少了加工工艺,避免零件因分模后的应力发生变化而减少使用寿命,缩短了加工周期,也降低了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电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干涉内槽的放电成型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具零件中存在一些加工时有干涉内槽,现有的成型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零件拆分加工,加工完所有内槽后再将零件进行组合,但该种成型方法制造出的零件在连接处的强度相对薄弱,在分模后零件的应力发生变化时容易导致零件直接发生断裂,从而影响到模具使用寿命。二是设计专用的反镗刀进行切削加工,但非标刀具的通用性相对较差,并且在整个内槽的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刀具来对不同部分进行分类加工,制造成本和工艺方面都有所影响。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模具零件上有干涉的成型部位加工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干涉内槽的放电成型加工方法及加工电极,以解决现有工件上有干涉的成型部位加工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件干涉内槽的放电成型加工方法,待加工工件设有干涉内槽,干涉内槽包括第一内槽和第二内槽,第一内槽的底部一端开设有第二内槽,第二内槽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内槽的开口方向相垂直;
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工件的干涉成型部位尺寸设计电极,并计算出相应的放电间隙;
S2:加工出电极,并将其安装在电极夹座上,移动至加工初始位置;
S3:移动电极对第一内槽和第二内槽依次进行粗加工,加工完成后退回初始位置;
S4:移动电极对第一内槽和第二内槽依次进行精加工,加工完成后退回初始位置,完成工件的成型加工。
本发明的电极夹座用于夹持固定电极,使电极有序移动对工件的第一内槽和第二内槽进行粗精加工,在避开工件上的干涉部位的前期下完成加工,确保了被加工部位的加工精度,减少了加工工艺,避免零件因分模后的应力发生变化而减少使用寿命,缩短了加工周期,也降低了加工成本。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3和S4中,电极先沿X方向移动进行加工,至X方向终点后再沿Y方向移动进行加工。
本发明通过特定的加工轨迹,先完成第一内槽在X方向上的放电加工,再在该基础上对第一内槽的Z方向和第二内槽整体进行放电加工,从而有效避开第二内槽和第一内槽之间的干涉部位,提高了加工成型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3中的放电间歇为0.2mm。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4中的放电间歇为0.05mm。
本发明通过合理设定粗精加工的放电间歇,从而进一步确保电极放电加工的成型精度。
进一步地,上述加工初始位置在X方向上距离工件的表面5~10mm。
本发明通过设置一定距离的加工初始部位,在保证电极初始位安全的前提下缩短辅助移动行程。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中,采用基准球辅助确定初始加工位置Y方向坐标。
本发明通过设置基准球辅助与工件两个侧面接触取中心点从而确定初始加工位置的Y方向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鼎易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鼎易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79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