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绳传动式恒力夹持的人工肛门括约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7202.1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9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辉;刘云龙;农庆钧;李科静;廖玉成;黄银辉;喻洪流;朱炫睿;程帅鸣;陈思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动 恒力 夹持 人工 肛门 括约肌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传动式恒力夹持的人工肛门括约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异面轮、一对恒力元件、同面异向轮及夹持元件,一对恒力元件分别为恒力元件A和恒力元件B,恒力元件A和恒力元件B的一端分别和驱动电机连接,恒力元件A和恒力元件B的另一端分别缠绕异面轮和同面异向轮以后与夹持元件连接,驱动电机控制恒力元件A和恒力元件B中的一个收紧时,另一个为放松,驱动电机通过一对恒力元件协同作用,实现夹持元件的打开与关闭。本发明通过将设计的恒力元件内嵌在绳轮传动结构中,能在长期的夹持肠管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的夹持力,有效避免由于肠管受力过大或过小导致的肠管损伤或装置失效,有效解决人工肛门括约肌和肠管之间的生物力学相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绳传动式恒力夹持的人工肛门括约肌装置。
背景技术
大便失禁是肛肠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是一个社会学和卫生学的问题。大便失禁是指不能自主控制液体或固体的排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控制排便能力障碍所导致的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大便失禁虽不会致命,但却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生活不便。
大便失禁作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多种因素参与引发的复杂临床症状。引发大便失禁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包括年老体弱、残疾、生育、直肠放疗、肛门直肠手术和腹泻等,所以大便失禁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精神生理状态的下降而升高。大便失禁的病因包括:(1)先天性生理结构缺陷;(2)支配排便的大脑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损伤;(3)肛门括约肌、肛提肌等肛周肌肉功能障碍或损伤。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治疗大便失禁的方法有康复性保守治疗和外科性手术治疗。康复性保守治疗包括肠运动治疗、药物辅助治疗、肛周肌肉训练、生物反馈治疗和非手术性电刺激。外科性手术治疗包括括约肌修补术、股薄肌移植术、骶骨神经电刺激、膨胀剂注射整型、结肠造口术和人工肛门括约肌。
医生会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和病因等具体情况选择相对合适的疗法,但针对患有先天性、神经性肛门失禁和结直肠癌的严重肛门失禁患者,人工肛门括约肌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人工肛门括约肌是一种可以有效治疗大便失禁的外科性手术疗法,国外研发的装置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人工肛门括约肌是指一种人工假体装置通过模拟正常肛门外括约肌的生理功能,能够控制排便,从而治疗大便失禁。现有人工括约肌研究中植入物周围组织的远期形态变化引起的生物力学匹配问题导致失效或缺血坏死、组织萎缩,是此项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人工肛门括约肌装置与肠管组织力学不匹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绳传动式恒力夹持的人工肛门括约肌装置。
本发明利用丝状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材料的超弹性特性,通过将设计的恒力装置内嵌在装置传动结构中,能在长期的夹持肠管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的夹持力,有效避免由于肠管受力过大或过小导致的肠管损伤或装置失效,有效解决人工肛门括约肌和肠管之间的生物力学相容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绳传动式恒力夹持的人工肛门括约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异面轮、一对恒力元件、同面异向轮及夹持元件,所述异面轮靠近驱动电机设置,同面异向轮靠近夹持元件设置,一对恒力元件分别为恒力元件A和恒力元件B,恒力元件A和恒力元件B的一端分别和驱动电机连接,恒力元件A和恒力元件B的另一端分别缠绕异面轮和同面异向轮以后与夹持元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恒力元件A和恒力元件B中的一个收紧时,另一个为放松,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一对恒力元件协同作用,实现夹持元件的打开与关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恒力元件A和恒力元件B均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一端和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另一端分别缠绕异面轮和同面异向轮以后与夹持元件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元件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合页转轴,合页转轴连接上夹板和下夹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72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