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锅炉燃烧压力脉动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34043.X | 申请日: | 2021-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3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肖俊峰;李晓丰;高松;王峰;王玮;王致程;夏林;连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N5/00 | 分类号: | F23N5/00;F23N5/2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宇鸽 |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燃烧 压力 脉动 控制系统 | ||
1.一种锅炉燃烧压力脉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涡流式动态压力传感器(1)、数据采集仪(2)、控制单元(4)及燃烧压力脉动监测中心(3);
电涡流式动态压力传感器(1)插入于锅炉(5)炉膛内,电涡流位移传感器(6)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仪(2)的输入端相连接,数据采集仪(2)的输出端与燃烧压力脉动监测中心(3)的输入端相连接,燃烧压力脉动监测中心(3)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4)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单元(4)的输出端与锅炉(5)的炉膛氧量控制端、煤粉细度控制端以及配风控制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燃烧压力脉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涡流式动态压力传感器(1)包括电涡流位移传感器(6)、上密封外壳(7)、真空外壁(8)、下密封外壳(10)、密封膜(12)及安装螺母(15);
上密封外壳(7)、真空外壁(8)及下密封外壳(10)自上到下依次分布,上密封外壳(7)上设置有通孔,真空外壁(8)上设置有真空隔热腔(14),下密封外壳(10)上设置有引压孔(11),其中,所述通孔与真空隔热腔(14)相连通;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6)的探头自上到下插入于所述通孔内,下密封外壳(10)与真空外壁(8)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层(9),隔热材料层(9)的中部设置有金属感受膜片(13),真空隔热腔(14)与引压孔(11)之间通过金属感受膜片(13)分隔,真空外壁(8)与上密封外壳(7)之间通过安装螺母(15)相连接,其中,安装螺母(15)套接于真空外壁(8)及上密封外壳(7)的外壁上;下密封外壳(10)的底部设置有密封膜(12),其中,引压孔(11)的下端通过密封膜(12)封闭,且密封膜(12)上设置有若干引气过滤孔,各引气过滤孔正对所述引压孔(11),且各引气过滤孔均匀分布;
下密封外壳(10)插入于锅炉(5)的炉膛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燃烧压力脉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6)的探头直径为5mm,长为20mm;
上密封外壳(7)的外径为12mm,内径为5mm,高为18mm;
真空外壁(8)的外径为12mm,内径为5mm,高为2mm;
下密封外壳(10)的外径为10mm,内径为6mm,高为6mm;
金属感受膜片(13)的外径为8mm,厚度为1mm;引气过滤孔的孔径为0.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燃烧压力脉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涡流位移传感器(6)、上密封外壳(7)、真空外壁(8)及下密封外壳(10)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燃烧压力脉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密封外壳(7)与真空外壁(8)通过扩散焊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炉燃烧压力脉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扩散焊将真空外壁(8)与下密封外壳(1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404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连接器及串联式自行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