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联聚乙烯电缆脱气效果评价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32132.0 | 申请日: | 2021-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4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傅明利;侯帅;黎小林;章彬;张逸凡;朱闻博;惠宝军;冯宾;展云鹏;陈潇;徐曙;伍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联 聚乙烯 电缆 脱气 效果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联聚乙烯电缆脱气效果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电缆样品;对待测电缆样品进行加热处理,以获得待测电缆样品的绝缘层为透明状态的待测透明电缆样品;在暗室条件下,获取待测透明电缆样品在单色激光光源照射下的至少一张光斑图像;提取至少一张光斑图像在预设光斑图像范围内的光强数据;对光强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取待测透明电缆样品在预设绝缘层厚度范围内的归一化光强系数的最大值和平均值;根据最大值和平均值计算得到脱气均匀系数;根据最大值、平均值和脱气均匀系数,得到交联聚乙烯电缆脱气效果的评价结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高效、快速地对交联聚乙烯电缆脱气效果进行评价,准确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联聚乙烯电缆脱气效果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交联聚乙烯由于具有优越的热、电、机械和加工性能,被广泛地用作电力电缆主绝缘材料,在交联聚乙烯电缆生产工序中,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会在交联过程中会生成苯乙酮、枯基醇、阿尔法甲基苯乙烯、甲烷等交联副产物,而滞留在交联聚乙烯电缆内部的DCP副产物会降低交联聚乙烯电缆的机械以及绝缘性能,会发生局部放电现象,从而危害电缆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因此交联聚乙烯电缆生产工序必须有足够的脱气时间以便排出交联副产物,保障交联聚乙烯电缆主绝缘性能。
然而,过长的脱气时间会导致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生产效率降低、交付周期延长,过高的脱气温度会导致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受热变软、挤压变形,较短的脱气时间或过低的脱气温度会导致交联聚乙烯电缆的脱气效果较差、绝缘性能不合格。因此,亟需研究一种对交联聚乙烯电缆脱气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目前,通过对交联聚乙烯电缆进行局部放电检测,得到交联聚乙烯电缆的脱气评价结果,然而该方法的灵敏度有限,且会受到很多试验条件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联聚乙烯电缆脱气效果评价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较差的问题,能够高效、快速地对交联聚乙烯电缆脱气效果进行评价,准确性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联聚乙烯电缆脱气效果评价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电缆样品;其中,所述待测电缆样品为具有绝缘层和内屏蔽层的空心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线芯;
对所述待测电缆样品进行加热处理,以获得所述待测电缆样品的绝缘层为透明状态的待测透明电缆样品;
在暗室条件下,获取所述待测透明电缆样品在单色激光光源照射下的至少一张光斑图像;
提取至少一张所述光斑图像在预设光斑图像范围内的光强数据;
对所述光强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绝缘层厚度与归一化光强系数的关系;
根据所述绝缘层厚度与归一化光强系数的关系获取所述待测透明电缆样品在预设绝缘层厚度范围内的归一化光强系数的最大值和平均值;
根据所述最大值和所述平均值计算得到脱气均匀系数;
根据所述最大值、所述平均值和所述脱气均匀系数,得到交联聚乙烯电缆脱气效果的评价结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获取待测电缆样品;其中,所述待测电缆样品为具有绝缘层和内屏蔽层的空心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线芯,包括:
获取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绝缘线芯;
对所述绝缘线芯进行截断处理,得到轴向长度为预设长度的待测绝缘线芯;
对所述待测绝缘线芯进行去除处理,保留得到所述待测绝缘线芯的绝缘层和内屏蔽层;
对经过去除处理后的所述待测绝缘线芯的绝缘层的外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得到待测电缆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21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厚壳结构随机振动响应的精确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矢量控制变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