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部件翻铆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29924.2 | 申请日: | 2021-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7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韩乔;吴昊;王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晋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19/12 | 分类号: | B21D19/12;B21D37/10;B21D53/8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减震 部件 模具 | ||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部件翻铆模具,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上设有固定模和翻铆机构;顶板上设有一号气缸和活动模;固定模的外圈开设多个滑孔,滑孔与底板之间安装翻铆机构;翻铆机构包括二号气缸和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滑孔内,推杆的另一端固接二号气缸的活塞杆,二号气缸固接于底板上;所述一号气缸固接于顶板的上板面,一号气缸的活塞杆贯穿顶板,并固接活动模;推杆的端部挤压翻铆部位末端位置点,并将其挤压弯折,由于推杆自身有厚度,因此在推杆挤压翻铆部位时,推杆挤压在翻铆位置点的下边缘位置,翻铆折弯点不是在其根部弯折,从而避免在根部弯折时,翻铆位置点内部出现损伤问题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部件翻铆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减震部件,原有设计结构由两个橡胶阻尼单独件进行组装密封,而目前零件的设计结构直接取消了橡胶阻尼单独件组装密封,而是通过减震部件外壳自身的翻铆进行闭合封闭橡胶。
在此要求下对于减震部件外壳原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要求相对以前有所提高,对于减震部件外壳整体零件的疲劳强度也相对之前有所提高,为了更好的提高减震部件外壳在翻铆状态下的强度和折弯效果,对材料内部的元素组成部分进行优化改良,减震部件外壳延伸率是关键因素;
以及现有对于减震部件外壳翻铆设备,通过挤压方式翻铆折弯成型,且挤压方式从减震部件外壳的翻铆根部根部翻卷,根部的延伸率较低,容易造成翻铆弯折点内部损伤,降低疲劳强度,影响减震部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部件翻铆模具,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上设有固定模和翻铆机构;所述顶板上设有一号气缸和活动模;所述固定模的外圈开设多个滑孔,滑孔与底板之间安装翻铆机构;所述翻铆机构包括二号气缸和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滑孔内,推杆的另一端固接二号气缸的活塞杆,二号气缸固接于底板上;所述一号气缸固接于顶板的上板面,一号气缸的活塞杆贯穿顶板,并固接活动模;首先将减震部件放置在固定模内,然后驱动一号气缸,活动模将减震部件按压在固定模内,然后驱动二号气缸,二号气缸推动推杆向翻铆部位移动,推杆的端部挤压翻铆位置点,并将其挤压弯折,由于推杆自身有厚度,因此在推杆挤压翻铆部位时,推杆挤压在翻铆位置点的下边缘位置,翻铆折弯点不是在其根部弯折,从而避免在根部弯折时,翻铆位置点内部出现损伤问题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推杆包括前端部和后端部,前端部滑动连接在滑孔内,前端部转动连接后端部的一端,后端部的另一端固接二号气缸的活塞杆;所述固定模内底面周边设有设有多个楔形块,楔形块固接于固定模内底,每个楔形块对应一个滑孔;前端部沿着滑孔伸入固定模内,然后前端部在楔形块斜面的约束下,前端部绕其转动连接点向上翻转,前端部挤压翻铆位置点的末端位置,并将其进行大于90度的翻卷挤压,使得翻铆部位的末端顶在翻铆部位底部的部件上;上述翻铆,在推杆将翻铆部位翻卷水平状态的情况下,再对其进行翻铆,即,翻铆部位两次进行,减少翻铆内部损伤,同时翻铆折弯角度大于90度,保证翻铆部位对翻铆部位底部部件的限制支撑。
优选的,所述前端部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斜面,斜面表面开设凹部,凹部内设有滚轮,滚轮转动连接在凹部内;通过在斜面上设置滚轮,翻铆部位末端沿滚轮表面移动,减小翻铆位置与前端部之间的磨损,对前端部表面进行保护,以及滚轮贴附在楔形块表面移动,对楔形块的斜面进行保护,延长前端部和楔形块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晋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晋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99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