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4860.7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1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闵元增;李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52 | 分类号: | A61K47/52;A61K47/69;A61K9/127;A61K47/24;A61K47/18;A61K47/26;A61K45/06;A61K31/4745;A61K31/7115;A61P35/00;B82Y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蕾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纳米 颗粒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应用,复合纳米颗粒包括:脂质体囊泡包裹的介孔硅纳米颗粒;其中,介孔硅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有第一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和第二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脂质体囊泡由二油酰磷脂酰胆碱、(2,3‑二油酰基‑丙基)三甲胺和式(I)所示的化合物A组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免疫调节物,通过协调人体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物,如模式识别受体(PRRs)是一种基因编码的宿主传感器,它可以启动先天免疫信号通路,导致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指导适应性免疫。然而,此类免疫刺激药物都具有高毒性,它们都对正常的细胞具有杀伤力,此外,还具有水溶性差及产生不良的药代动力学,这些缺点限制了此类免疫刺激药物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直接应用。
纳米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具有许多优势,如向免疫细胞靶向传递,可增强临床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这将有助于癌症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的递送。迄今为止,各种纳米结构已被用来运载各种分子货物的载体,它能够稳定运载货物的“生物活性”,增加货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同时,减少系统性副作用的产生。因此,基于纳米颗粒的靶向给予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无疑是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途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纳米颗粒,以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纳米颗粒,包括:脂质体囊泡包裹的介孔硅纳米颗粒;
其中,上述介孔硅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有第一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和第二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
上述脂质体囊泡由二油酰磷脂酰胆碱、(2,3-二油酰基-丙基)三甲胺和式(I)所示的化合物A组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上述第一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雷西莫特、洛索立宾、尼日利亚菌素、ADU-S100、单磷酰脂质A、CRX-527、CL429、CL264、CL307、CL347、CL413、嘎德莫特、ADP-庚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上述第二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CpG寡脱氧核苷酸、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dT)、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I:C)、聚腺尿苷酸(聚A:U)、dsDNA-EC、G3-YSD、HSV-60、Poly(dA:dT)、Poly(dG:dC)、3p-hpRNA、5'ppp-dsRNA、VACV-70、ssPolyU、ORN Sa19、dsDNA-EC、环鸟苷单磷酸腺苷、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cAIMP。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上述脂质体囊泡中二油酰磷脂酰胆碱、(2,3-二油酰基-丙基)-三甲胺、上述化合物A的摩尔比包括2~10:0.5~4:0.5~10。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介孔硅纳米颗粒与第一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反应,得到修饰正电性的纳米颗粒;
将上述正电性的纳米颗粒与第二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混合,得到负电性的纳米颗粒;
将上述负电性的纳米颗粒与脂质体囊泡混合,得到复合纳米颗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上述将介孔硅纳米颗粒与第一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反应,得到修饰正电性的纳米颗粒,包括:
将第一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氯硅烷和有机碱,在无水无氧及的条件下混合反应10~60min后,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48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