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羟氯喹新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含量测定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4782.0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5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扬;白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5/46 | 分类号: | C07D215/46;C07D213/74;A61K31/4706;A61P31/12;A61P29/00;A61P37/00;A61P33/06;A61P19/02;A61P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齐键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喹 新共晶 及其 制备 方法 含量 测定 应用 | ||
1.一种羟氯喹新共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摩尔比为2:1的羟氯喹和4-二甲氨基吡啶形成的共晶,所述羟氯喹为(+)-(S)-羟氯喹和(-)-(R)-羟氯喹等比例混合形成的外消旋羟氯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羟氯喹新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羟氯喹新共晶以Cu Kα射线测得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在衍射角度2θ为6.80°±0.2°、9.84±0.2°、11.45°±0.2°、13.17°±0.2°、16.88°±0.2°中至少四处具有特征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羟氯喹新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羟氯喹新共晶以Cu Kα射线测得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在衍射角度2θ为22.54°±0.2°有第一主强峰,20.95°±0.2°有第二主强峰,6.80°±0.2°、9.84±0.2°、11.45°±0.2°、13.17°±0.2°、16.88°±0.2°中有不同于所述羟氯喹或所述4-二甲氨基吡啶的特征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羟氯喹新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羟氯喹新共晶以Cu Kα射线测得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还在衍射角度2θ为9.02°±0.2°、12.47°±0.2°、15.37°±0.2°、18.74°±0.2°、20.29°±0.2°、20.95°±0.2°、22.54°±0.2°、23.36°±0.2°、25.20°±0.2°、27.95°±0.2°、29.71°±0.2°、32.06°±0.2°、32.61°±0.2°中的一处或多处具有衍射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羟氯喹新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羟氯喹新共晶的X射线衍射图如附图1所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羟氯喹新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羟氯喹新共晶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在75.26℃~77.05℃处有特征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羟氯喹新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羟氯喹新共晶的热重分析曲线如附图6所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羟氯喹新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羟氯喹新共晶的红外吸收光谱在3091.89cm-1、3031.14cm-1、2824.75cm-1、2341.58cm-1、1603.80cm-1、1537.25cm-1、1439.68cm-1、1375.25cm-1、1223.83cm-1、1103.28cm-1、1067.60cm-1、986.59cm-1、812.03cm-1、748.38cm-1、812.03cm-1、748.38cm-1、531.39cm-1、478.34cm-1处有吸收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羟氯喹新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羟氯喹新共晶的拉曼光谱在1579.48cm-1、1367.72cm-1、1338.17cm-1、754.58cm-1处具有拉曼吸收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羟氯喹新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羟氯喹新共晶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存在N1s的398.38eV及399.28eV的特征峰。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羟氯喹新共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羟氯喹和4-二甲氨基吡啶混合,结晶后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47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