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轴承钢珠热处理的废气处理自循环燃烧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22273.4 | 申请日: | 2021-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4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叶会卿;吴炳堃;邢玉超;陈维莉;叶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市人诚轴承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G5/44;F23J15/04;F23J15/06 |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裴景阳 |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轴承 钢珠 热处理 废气 处理 循环 燃烧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轴承钢珠热处理的废气处理自循环燃烧系统,属于废气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废气燃烧室,所述废气燃烧室通过第二输气管与淬火油槽连通,所述废气燃烧室通过排气管与沉降箱连通,所述废气燃烧室与沉降箱之间还连通有第一输气管,所述废气燃烧室与高温淬火炉连通,所述废气燃烧室的底端为补风结构;本发明结合钢珠热处理装置形成废气自循环燃烧处理系统,提高废气处理的效果,降低废气处理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一种轴承钢珠热处理的废气处理自循环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为保证轴承钢球在工作中具有高的寿命和可靠性,必须对钢球进行热处理加工,钢球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热处理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使钢球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钢球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退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等,淬火是指工件在炉内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某一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材料的金相组织发生转变,然后快速在冷却液中冷却,获得马氏体的过程。目前钢球在淬火处理时,冷却阶段将钢球倒入到油槽中进行降温,在油槽中降温时,由于高温的作用油槽内产生vocs有机废气,这些有机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类健康,需经过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目前对该vocs有机废气处理是通过活性炭吸附过滤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理效果不佳,且需要频繁的更换活性炭吸附过滤芯,增加废气处理的成本,另外增加人工管理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钢珠热处理的废气处理自循环燃烧系统,结合钢珠热处理装置形成废气自循环燃烧处理系统,提高废气处理的效果,降低废气处理的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轴承钢珠热处理的废气处理自循环燃烧系统,包括废气燃烧室,所述废气燃烧室通过第二输气管与淬火油槽连通,所述废气燃烧室通过排气管与沉降箱连通,所述废气燃烧室与沉降箱之间还连通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连接废气燃烧室的一端为伸入到废气燃烧室内的引射管体,所述废气燃烧室与高温淬火炉连通,所述废气燃烧室的底端为补风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废气燃烧室与高温淬火炉相对的一端设有可以上、下调节的挡隔板,所述挡隔板的下方与废气燃烧室的底面之间形成引火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气管连通废气燃烧室的一端从侧面伸入到废气燃烧室内且伸入端的端口为封闭端,所述第二输气管伸入废气燃烧室内的伸入端侧面设有若干出气孔且伸入端上设有用于将气流折向燃烧区的弧形折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淬火油槽的上表面设有连通第二输气管和淬火油槽的第二引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沉降箱的上表面设有连通第一输气管和沉降箱的第一引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与沉降箱连通的一端伸入到沉降箱内且从上往下伸入到沉降箱内的沉降液内。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上设有隔空密封包裹在排气管外的冷却壳体,所述冷却壳体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第二冷却腔。
进一步的,所述引射管体的管径由进气端到出气端逐渐缩小,所述废气燃烧室内设有上导流板,所述上导流板的下方隔空设有下导流板,所述上导流板与下导流板之间形成有导流腔,所述引射管体的出气端与导流腔连通,所述导流腔的出气口指向燃烧区。
进一步的,所述补风结构为设于废气燃烧室底端的补风口,所述下导流板上设有百叶补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废气燃烧室设于用于向高温淬火炉内输送钢珠的钢珠输送机构上,所述补风口与钢珠输送机构的输送带之间形成补风间隙,所述百叶补风口与补风间隙对应流通。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市人诚轴承配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洛阳市人诚轴承配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22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