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测煤中可溶性Na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1554.8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2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郭洋洲;张喜来;邓凤娇;张坤;孙军;李宇航;方顺利;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0 | 分类号: | G01N21/80;G01N21/01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宇鸽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检测 可溶性 na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煤中可溶性Na含量的方法,将煤样磨制成能全部通过45μm煤粉筛的煤粉样;将去离子水、无钠表面活性剂和无钠酸性溶液配制成洗煤液;将煤粉样和洗煤液混合搅拌均匀后进行促溶处理;从促溶处理后的混合溶液中分离煤粒与溶液;将无钠碱性化合物加入抽滤得到的溶液中,充分搅拌制成中性或碱性溶液并转移至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将碱性溶液制备成已知体积的常温待测溶液;测量待测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根据所述钠离子浓度计算出单位质量煤粉样中洗出Na的质量含量,本发明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测量方法,可用于燃煤电厂对高碱煤结渣沾污风险等级的日常化监测,辅助决策煤种掺配和结渣沾污防控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粉锅炉燃烧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煤质参数的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检测煤中可溶性Na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碱煤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高碱煤中高Na含量导致其具有极强的结渣沾污性,危害锅炉设备和电网安全。高碱煤元素组成随地理位置和煤层深度剧烈波动。检测煤中Na含量是可靠判别煤质风险的重要手段。然而电站锅炉煤炭燃料消纳更新快,需要快速检测煤中Na含量(3h内出可靠结果)才能满足实际生产中调配煤种比例,以及采取针对性措施的需要。
现有煤样中Na含量检测方法主要是灰成分检测法。灰成分检测法首先需要灼烧煤粉制灰,再对灰进行消解或者压片,制成光谱分析用样品,最后进行光谱检测并解析得出灰中钠含量,同时还需要化验得到灰分,才能计算出煤中钠含量。而为了防止煤中Na高温大量挥发损失,合理、可靠的灼烧制灰温度一般控制在400℃以下(依据见论文:雷宇霆等.准东煤中钠的赋存形态及蒸发冷凝特性.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年.),导致制灰时间长达10h以上。化验灰分、煤灰消解或压片制样时间也较长。可靠的灰成分检测法整体效率极低,需要隔日甚至数日才可给出检测结果。
国内外学者针对煤中Na含量检测难题,提出了逐级萃取法,目的是区分出水溶性、醋酸铵溶性、盐酸溶性钠,进而研究Na的元素赋存形态。现有前沿研究已证明溶解性Na是高碱煤中Na的主要赋存形态,且与煤中Na的挥发及煤质结渣沾污性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现有的逐级萃取或者单步萃取法,效率极低,通常需要12h以上,经发明人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如下:1)煤粉具有疏水性,溶液与煤粉的润湿困难,煤中Na在煤粉未润湿情况下难以进入溶液;2)煤粉具有一定粒度,煤中Na传质阻力大,进入溶液速率慢;3)基于科学研究的准确性需要,追求最大限度地萃取出更多的Na。上述原因导致萃取及化验流程极其缓慢,通常需要隔日甚至数日才可给出检测结果。灰成分检测法和现有的溶液萃取法萃取法,分析Na含量的共同特征均为效率极低,目前只能在科学技术研究中采用,尚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燃煤电厂快速检验煤中Na含量、预判燃煤安全风险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煤中可溶性Na含量的方法,通过表面活性剂、酸溶和超声波联合促溶实现煤中钠快速进入溶液,然后利用钠离子计快速检出Na含量,进而实现对燃煤结渣、沾污风险的可靠评估。
本发明为解决所述问题提供一种快速检测煤中可溶性Na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煤样磨制成能全部通过45μm煤粉筛的煤粉样;
S2,将去离子水、无钠表面活性剂和无钠酸性溶液配制成洗煤液;
S3,将煤粉样和洗煤液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S4,利用超声波清洗装置对混合液进行促溶处理;
S5,利用抽滤装置从促溶处理后的混合溶液中分离煤粒与溶液,抽滤过程使用去离子水冲洗滤饼,所有抽滤产生的溶液汇积于同一容器;
S6,将无钠碱性化合物加入抽滤得到的溶液中,充分搅拌,制成中性或碱性溶液并转移至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将碱性溶液制备成已知体积的常温待测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15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