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20619.7 | 申请日: | 2021-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7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林仪杰;陈圣宗;刘守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7/09 | 分类号: | G02B7/09;G03B13/36;G03B5/00;G03B30/00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郑特强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元件 驱动 机构 | ||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活动部、固定部、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电路组件。活动部用以连接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第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电路组件用以连接外部电路,并固定地设置于固定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数字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前述具有照相或录影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设有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驱动光学元件(例如为镜头)沿着光轴进行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 Focus,AF)或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lization,OIS)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光学元件在感光元件上成像。然而,现今移动装置的趋势是希望可具有较小的体积并且具有较高的耐用度,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尺寸以及提升其耐用度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活动部、固定部、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电路组件。活动部用以连接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第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电路组件用以连接外部电路,并固定地设置于固定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外框以及底座。外框具有顶壁以及侧壁,顶壁以及侧壁具有板状的结构,顶壁与侧壁不平行。底座与外框形成容纳空间,用以容纳活动部。电路组件设置于底座。固定部用以对应感光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感测组件,用以感测活动部相对固定部的运动,第一感测组件包括:第一参考物、第一感测元件以及一第一控制元件。第一感测元件对应第一参考物。第一控制元件,用以输出第一驱动信号至第一驱动组件。第一感测元件输出第一感测信号至第一控制元件。第一感测元件与第一控制元件封装于第一封装体内。第一参考物设置于活动部以及固定部的其中一者,第一封装体设置于活动部以及固定部的另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包括本体以及第一凹槽。本体具有塑胶的材质。第一凹槽对应第一感测元件。本体具有板状的结构,且与主轴垂直。第一凹槽包括第一斜面,具有平面结构且与主轴不垂直。第一斜面与主轴不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还包括第一开口、遮光部以及第二开口。光线通过第一开口至感光模块。遮光部,设置于第一开口并对应光线。光线通过第二开口至感光模块。第一斜面与主轴的夹角介于15度至75度。第一开口的第一内表面与主轴平行并围绕光线。第一开口的一倒角连接第一内表面。倒角的表面与主轴不平行也不垂直。遮光部邻近第一开口。遮光部的第二内表面与主轴平行并围绕光线。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内表面的形状与第二内表面的形状不同。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内表面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二内表面的最大尺寸。在主轴上,第一内表面与倒角的最大尺寸的总和大于第二内表面的最大尺寸。遮光部位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第二开口的第三内表面与主轴平行并围绕光线。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内表面的形状与第三内表面的形状不同。在主轴上,第一内表面的最大尺寸小于第三内表面的最大尺寸。第二开口用以容纳一滤光元件。滤光元件经由第一接着元件固定地连接遮光部。遮光部具有连接强化结构,对应滤光元件。连接强化结构具有凹槽的结构。遮光部的一设置部对应补尘元件。补尘元件具有聚合物材质。补尘元件的表面具有粘着力,并用以捕捉异物。设置部具有凹槽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06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