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15636.1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4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光伟;陈振国;杨勇;孙敬国;郭青青;李建平;冯吉;张鹏龙;吴勇;陈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4B3/10 | 分类号: | A24B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张晓博 |
地址: | 43003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叶 烘烤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烟草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探索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内部物质变化与烟叶褐变的关系,进一步调整烟叶烘烤关键技术,在降低烟叶因褐变损失的同时提高烟叶香气,为烟农提供科学有效的烘烤方案;同时探索抑制烟叶褐变的有效方法,为调控烘烤过程中烟叶棕色化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烟叶褐变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烟叶外观质量,而且会降低烟叶内在品质,从而导致烟叶工业可用性变差,经济效益受到损失,基于此,国内外学者对烟叶烘烤过程中棕色化反应的发生及其调控技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烟叶烘烤是烤烟生产的关键环节,是环境温湿度、气体组分、酶、微生物及烟叶内在组分共同作用的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烟叶褐化的本质其实就是酶促棕色化反应。在正常情况下,烟叶中的多酚氧化酶和酚类底物分布在不同的细胞器中。但是,在烟叶烘烤过程中细胞膜由于活性氧持续攻击被破坏,最终导致自于液泡的酚类物质与来自于细胞质(如质粒或线粒体等)和细胞质膜的酚酶相接触,造成酚的酶促氧化氧化到醌,随后发生醌的聚合而褐色化。在这一过程中酚类物质代谢及氧化途径、活性氧代谢途径及能量代谢途径发挥关键作用。由于烟叶内部所发生的反应均受烘烤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可以根据烟叶的内在质量调控这些环境条件,进而调控烟叶褐化,提高烘烤品质。
虽然国外早期对挂灰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索,国内研究人员近年来也对挂灰烟的“酶促棕色化反应”进行了丰富,并结合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情况进行了解释,但鉴于生产中挂灰烟形成原因的复杂性,用上世纪40年代国外研究结论来指导目前国内烟叶生产比较乏力,造成实际生产指导时原因不清、策略不明、效果不佳。因此,仍需先从实际生产的复杂挂灰等褐变现象追溯本源,用现代生物化学手段进一步探索其褐变机理与关键调控因素,同时通过验证实际生产的案例来丰富其理论体系,提高其指导生产能力,及时验证筛选出消减技术,提升烟叶烘烤质量,满足优质烟叶原料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及应用,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问题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问题。
本发明探索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内部物质变化与烟叶褐变的关系,进一步调整烟叶烘烤关键技术,在降低烟叶因褐变损失的同时提高烟叶香气,为烟农提供科学有效的烘烤方案;同时探索抑制烟叶褐变的有效方法,为调控烘烤过程中烟叶棕色化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措施。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包括以下工艺中的至少一组:
a:变黄前期采取预凋萎处理;变黄中期干球温度为40℃、湿球温度为37℃;变黄后期干球温度为42℃、湿球温度为37℃;
b:定色前期干球温度控制在46℃以下;
c:定色后期温度为57℃;
d:干筋期温度为65℃。
进一步地,预凋萎操作方法为装烟后采用间歇式通风供热,烤房维持温度30-34℃,时间为24h。
进一步地,b组中,定色前期干球温度为45℃、湿球温度为36℃;定色中期干球温度为49℃、湿球温度为37℃;定色后期干球温度为54℃、湿球温度为39℃。
进一步地,b组中,定色前期干球温度为44℃、湿球温度为35℃;定色中期干球温度为49℃、湿球温度为37℃;定色后期干球温度为54℃、湿球温度为39℃。
进一步地,c组中,定色后期温度为57℃,湿度为39℃。
进一步地,d组中,干筋期温度为65℃,湿度为42℃。
如上述的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在改善烟叶褐变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未经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56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