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草的HPLC-GC融合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10904.0 | 申请日: | 2021-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9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 发明(设计)人: | 戚大伟;周妍;王先颖;费婷;吴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30;G01N30/32;G01N30/34;G01N30/68;G01N30/8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草 hplc gc 融合 指纹 图谱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草的HPLC‑GC融合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将烟草样品加入含有内标的萃取液进行振荡萃取,获得的第一待测溶液再加入衍生液混合后进行衍生反应,获得第二待测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第一待测溶液后获得第一色谱图,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第二待测溶液后获得第二色谱图,再将第一色谱图与第二色谱图进行剪裁、合并后获得融合指纹图谱。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烟草的标准融合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烟草的HPLC‑GC融合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可用于烟叶产地及品质预判,指纹图谱的分辨能力更高,消除了样品间可能存在的误差,提高指纹图谱分辨结果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中成分分析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烟草的HPLC-GC融合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烟草的衍生化-气相色谱(GC)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相结合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烟叶质量的准确、快速评价,是各种烟叶资源得以科学、高效、综合利用的前提。传统烟草质量评价方法为感官评吸,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评吸结果稳定性不高。烟叶质量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简单选取某一个或某几个烟叶化学成分进行检测,较难评价成分选取是否适当。指纹图谱能从整体上把握样品的特性,具有模糊性,不侧重某一具体成分定性与定量,为烟草质量的数字化评价提供了新途径。迄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是建立烟草及其制品的指纹图谱的主要研究手段,结合相似度计算能较好地鉴别卷烟质量及真假。但GC-MS指纹图谱方法的前处理较为复杂,限制了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GC及HPLC检测技术也是烟草及烟草制品指纹图检测的常见手段,且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两种检测方法所采用的前处理操作差别较大,无法满足同一个样品同时通过GC及HPLC进行检测,由于前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操作误差及样品差异,因此也不适于将两种检测结果直接融合形成一种HPLC-UV/GC-FID指纹图谱。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草的HPLC-GC融合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实现了同一个样品的HPLC-DAD及GC-FID同时检测,获得烟叶的融合指纹图谱。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烟草的HPLC-GC融合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包括:将烟草样品加入含有内标的萃取液进行振荡萃取,获得的第一待测溶液再加入衍生液混合后进行衍生反应,获得第二待测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第一待测溶液后获得第一色谱图,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第二待测溶液后获得第二色谱图,再将第一色谱图与第二色谱图进行剪裁、合并后获得融合指纹图谱。
优选地,所述烟叶样品为经烘干、磨粉、过筛后获得的烟叶粉末样品。
更优选地,所述烘干温度为35-45℃,优选为40℃。
更优选地,所述烘干时间为3.5-4.5h,优选为4h。
所述磨粉为研磨成粉末。
更优选地,所述过筛的筛网的网孔孔径≥80目。
优选地,所述含有内标的萃取液为含有内标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
更优选地,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DMF)加入体积mL与烟叶样品加入质量g之比为4.5-5.5:0.5。
更优选地,所述内标为磷酸三苯酯(TPP)。
更优选地,所述内标加入质量g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加入体积mL之比为1:4.5-5.5。
优选地,所述振荡萃取为涡旋振荡,所述涡旋振荡的时间为25-35min,优选为30min。
优选地,所述振荡萃取的转速为2000-2500r/min。
优选地,所述振荡萃取后要室温静置过夜、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0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