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航空器辅助驾驶的语音交互方法和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06512.7 | 申请日: | 2021-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3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左翩翩;杜琳;李凯;周凌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10L15/22 | 分类号: | G10L15/22;G10L15/26;G08G5/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汪威 |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航空器 辅助 驾驶 语音 交互 方法 设备 | ||
公开了一种用于航空器辅助驾驶的语音交互方法和设备。该语音交互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将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中所包括的文字信息进行语音播放;接收来自飞行机组的对与该文字信息相对应的指令的语音响应;将该语音响应转换为第二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以及向地面终端传送第二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民用航空,尤其涉及用于航空器辅助驾驶的语音交互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飞行机组与空管进行沟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语音通讯,另一种是通过管制员-驾驶员数据链通信(CPDLC:Controller Pilot Data Link Communication)。但语音通讯存在因通信距离、通信质量、通信频道拥挤等情况带来的通讯不畅、误听、理解错误等安全隐患。CPDLC主要通过文字数据传递放行指令、速度指令、无线电频率指令等信息,降低了飞行机组和管制员的工作负荷,但增加了机组因低头查看信息带来的运行风险。
因此,存在对于高安全性的辅助驾驶方法和设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航空器辅助驾驶的语音交互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将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中所包括的文字信息进行语音播放;接收来自飞行机组的对与该文字信息相对应的指令的语音响应;将该语音响应转换为第二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以及向地面终端传送第二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标识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和第二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中的指令;基于所标识的指令来核对航空器机载系统中对应的参数;以及在该核对的结果出现差错的情况下进行提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标识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中的指令包括:确定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是否包含飞行关键信息;以及当第一空数据链通信信息包含所述飞行关键信息时,标识与该飞行关键信息相对应的指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是通过航空器机载系统来接收的,并且第二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是通过该航空器机载系统来传送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飞行机组与地面终端之间的空陆通话语音;标识该空陆通话语音中的指令;基于所标识的空陆通话语音指令来核对航空器机载系统中对应的参数;以及在该核对的结果出现差错的情况下进行提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航空器辅助驾驶的语音交互设备,该设备包括:信息接收组件,其接收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包括文字信息;语音播放组件,其将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中所包括的文字信息进行语音播放;语音接收组件,其接收来自飞行机组的对与该文字信息相对应的指令的语音响应;信息转换组件,其将该语音响应转换为第二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以及信息传输组件,其向地面终端传送第二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设备进一步包括:指令标识组件,其标识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和第二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中的指令;参数核对组件,其基于所标识的指令来核对航空器机载系统中对应的参数;以及差错提醒组件,其在该核对的结果出现差错的情况下进行提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指令标识组件确定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是否包含飞行关键信息;以及当第一空数据链通信信息包含该飞行关键信息时,标识与该飞行关键信息相对应的指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接收组件通过航空器机载系统来接收第一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并且该CPDLC信息传输组件通过该航空器机载系统来传送第二地空数据链通信信息。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航空器,其包括上述语音交互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1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航空器辅助驾驶的语音交互设备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65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