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杭白菊总黄酮的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06159.2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9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利;胡文迪;程勇;李航舟;王宝贵;张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287 | 分类号: | A61K36/287;A61K1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李世玉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菊 黄酮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杭白菊总黄酮的提取方法,所述方法是将杭白菊乙醇水溶液中纤维素酶酶解后,超声提取,连续动态逆流提取、微滤、超滤、LS‑806B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层析,获得杭白菊总黄酮。本发明采用纤维素酶预处理,可以充分水解杭白菊的细胞壁,使得黄酮类物质充分释放出来;采用动态连续逆流提取技术,通过循环的提取液不断地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缩短提取周期,并减少溶剂用量。采用微滤、超滤技术进行膜分离,提高其纯度。本发明工艺简单,所用设备简单,试剂易得、安全,生产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离提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杭白菊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二)背景技术
杭白菊,又名杭菊、甘菊、茶菊、药菊和小汤黄等,是我国传统的茶用菊,也是菊花茶中最好的一个品种。花瓣洁白如玉,花蕊灿如黄金,色香高雅,味甘性凉,药食同源,不愧为菊中珍品。杭白菊是浙江省主要经济作为之一,虽然创造不菲的经济效益,但在种植、加工、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茎叶等副产物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针对这些农业废弃物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绿色安全的提取方法是颇受期待的。将连续动态逆流提取、靶向柱分离、纳膜分离等多种分离技术进行系统化集成,实现植物活性成分生产过程的高度集成化,自动化和绿色化。相对于传统溶剂萃取法,该方法可一个原料一次处理同时回收多种活性成分,后续纯化工艺简单,产品品质高,同时具有少使用有机溶剂、减少有机挥发物排放、降低能耗并减少固定设备投资等优点。集多种技术和方法于一体进行分离纯化,不仅有效地克服有机溶剂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能提高产物的分离效率和得率。
为提高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率,本发明将连续动态逆流提取、靶向柱分离、纳膜分离等多种分离技术引入农业副产品加工及功能性天然产物提取领域,其实施将有助于降低行业废弃物排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杭白菊总黄酮的提取方法,该法既能保持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又能提高提取率,有助于降低行业废弃物排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杭白菊总黄酮的提取方法,所述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预处理:取杭白菊烘干、粉碎,得杭白菊粉末;将杭白菊粉末加入体积浓度50-70%的乙醇水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充分溶胀杭白菊细胞,调节温度45~65℃之间,pH值在4.0~5.5之间,添加纤维素酶,在45~65℃酶解30-60min,获得酶解后的物料;
(2)连续动态逆流提取:采用罐组式动态提取,将步骤(1)酶解后的物料平均加入各个罐中,以体积浓度50-70%乙醇水溶液为溶剂,每罐于40~60℃、40-100rpm提取3次,每次30-40min,提取溶剂沿原料溶质浓度由低向高输送经过各罐并多次套用,收集每罐第一次提取液,获得逆流提取液;
(3)膜分离:将步骤(2)逆流提取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离心(优选5000rpm离心20min),取上清液,依次进行微滤、超滤,得到滤过液;
(4)去除农药残留:采用LS-806B专用树脂进行柱层析分离,将步骤(3)滤过液以2-4BV/h(BV为树脂的床体积。BV/h为每小时流出的床体积量)的速度上样,用体积浓度30%-70%甲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洗脱速度1-3BV/h,洗脱量为8-10BV,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检测流出液中总黄酮的含量,收集黄酮质量含量10%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甲醇体积浓度5%,获得去除农药残留的浓缩液;
(5)柱层析:将步骤(4)制备的浓缩液,以2-4BV/h的速度上样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吸附完成后,先用水洗至下注液接近无色,弃去水洗液,再用体积浓度60-70%乙醇水溶液洗脱,洗脱速度1-3BV/h,洗脱量8-10BV,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获得杭白菊总黄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61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