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零配件的脱模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4706.3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7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夏云平;杨正善;熊标;刘健;祝道彬;刘新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正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67 | 分类号: | B29C45/67;B29C45/8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陈冲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零配件 脱模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零配件的脱模机构,包括底座、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相对侧面均形成有模腔,还包括伸缩气囊、气泵、控制器和若干管道,伸缩气囊一端与上模板的底面连接,另一端与下模板的顶面连接,气泵提供第一接口通过管道与伸缩气囊连通,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气泵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在合模时,控制气泵第一接口吸气,使伸缩气囊缩短,拉拢上模板和下模板实现合模;在脱模时,控制气泵第一接口充气,使伸缩气囊伸长,排挤上模板和下模板实现脱模。该脱模机构在工作时,通过气泵与伸缩气囊的配合实现开模和脱模动作,无需人工手动操作,控制更加方便,省时省力,且在动作时稳定性好,避免了对车辆零配件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零配件的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注塑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料制品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将流体流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然而随着汽车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上的各种配件的结构越来越小,其形状越来越复杂,相应的对于注塑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有的模具脱模结构中,通常多采用由气缸、电机等方式直接带动的脱模机构来进行脱模,这种脱模方式依赖人工,不便于控制,易造成零件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零配件的脱模机构,其解决了现有车辆零配件的脱模机构不便于控制,易造成零件损坏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车辆零配件的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底座、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相对的侧面均形成有模腔,所述脱模机构还包括伸缩气囊、气泵、控制器和若干管道,所述伸缩气囊一端与上模板的底面连接,另一端与下模板的顶面连接,所述气泵提供第一接口通过管道与伸缩气囊连通,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气泵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在合模时,控制气泵第一接口吸气,使伸缩气囊缩短,拉拢上模板和下模板实现合模;在脱模时,控制气泵第一接口充气,使伸缩气囊伸长,排挤上模板和下模板实现脱模。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伸缩气囊由气囊体和连接在气囊体两端的法兰盘组成,所述气囊体膨胀后呈圆柱形,且在气囊体的外壁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锁定环,用于限制气囊体只能轴向伸缩、不能径向膨胀。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相对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卡槽,用于容纳并固定连接伸缩气囊的法兰盘。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模板的模腔内壁开设有若干个竖孔,所述竖孔内通过弹簧活动安装有活塞盘,所述活塞盘在注塑工作时活塞盘顶面与模腔壁面平齐,所述气泵提供第二接口通过管道与每个竖孔连通,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在脱模时,控制气泵第二接口吸气,使竖孔内气压减小,活塞盘向下移动,活塞盘上方气压变小,此时模腔内零配件被吸附固定;在脱模完成后,控制气泵第二接口充气,使竖孔内气压增大,活塞盘向上移动,此时模腔内的零配件被活塞盘顶出。
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的管道上设有外接头,所述外接头上设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在压差达到设定值后自动打开。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竖孔在下模板的模腔底面呈矩阵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正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正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47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