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状铁素体型高强钢筋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99754.8 | 申请日: | 202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5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魏滔锴;黄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吾兴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8 | 分类号: | C21D8/08;B22D11/00;C22C33/04;C22C38/00;C22C38/02;C22C38/04;C22C38/24;C22C38/26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魏玉娇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状 体型 高强 钢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热轧带肋钢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状铁素体型高强钢筋及其制备方法。该钢筋中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计为:0.25‑0.35%C,0.40‑0.80%Si,1.40‑1.80%Mn,≤0.030%P,≤0.030%S,0.02‑0.04%Nb,0.09‑0.15%V,0.15‑0.45%Cr,0.010‑0.019%N,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在生产厂现有工艺装备条件下,采用高C、Si、Mn成分设计及V、Nb组合微合金化方式,并结合轧制自回火工艺制得,在保持材料延性的前提下,生产出综合性能优良的700MPa级钢筋,其屈服强度≥700MPa,抗拉强度≥830MPa,断后伸长率≥14%,最大力下总伸长率≥9%,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满足高层、大跨度抗震结构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状铁素体型高强钢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与普通钢筋相比,高强钢筋具有强度高、综合性能优良、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国外发达国家早已淘汰了335MPa等强度级别较低的钢筋,英、德、澳、法等国广泛采用屈服强度500MPa级高强钢筋,600MPa级高强钢筋也有了大量应用,并正在积极开发推广700MPa级高强钢筋。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系列高强钢筋推广应用政策的出台,高强钢筋用量百分比逐年上升。目前,国内HRB500高强钢筋已大批量生产、使用,600MPa级高强钢筋国内大型钢企采用微合金化工艺研发成功,GB/T 1499.2-2018纳入了600MPa级高强钢筋,并于2018年11月1日正式实施。随着我国高层、大跨度建筑的不断涌现,以及国家节能减排、建筑钢材轻量化政策的要求,可以预测700MPa级高强度钢筋将是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64316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700MPa级绿色热处理高强度钢筋及其加工方法”,钢筋成分为:C:0.18-0.3%,Si:0.6-0.9%,Mn:1.3-1.9%;Cr:0.05-0.1%,Nb:0.01-0.05%,V:0.10-0.20%,Ni:0.01-0.03%,B:0.002-0.004%,P0.023%,S0.023%,余量为Fe。存在以下不足:回火感应加热器加热、晶粒稳定化处理等,工序复杂,不利于大工业生产的推广。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89840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700MPa级螺纹钢筋及其生产方法”,钢筋成分为:C0.28-0.32%,Si 0.40-0.80%,Mn1.20-1.60%,V 0.18-0.24%,Nb0.02-0.06%,Ni 0.02-0.10%,N 20-300ppm;可选成分:Ti0.001-0.020%,Mo 0.01-0.05%,Cu 0.02-0.10%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存在不足是:N含量过高,易导致连铸坯产生皮下气泡等缺陷,且会影响钢筋的塑性指标及时效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针状铁素体型高强、高塑性的热轧带肋钢筋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针状铁素体型高强钢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称量质量配比为85:15的铁水与废钢作为炼钢原料,把废钢装入炼钢炉内,然后倒入铁水,并加入95-105kg/t的造渣材料,完成加料后,把氧枪从炉顶插入炉内,吹入纯度大于99.6%的高压氧气流,使氧气直接跟高温的铁水发生氧化反应,当粗钢液中C的重量含量≥0.06%,P和S的重量含量均≤0.025%,温度1650-1680℃时,停止吹炼,提升氧枪出钢,出钢量1/5时开始加入脱氧剂及合金,出钢量4/5时加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吾兴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吾兴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97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