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双传感器容错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79725.5 | 申请日: | 2021-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1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鲁守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W50/023 | 分类号: | B60W50/023;B60W50/02 |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张宁;杨辰 |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汽车 传感器 容错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双传感器容错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其通过硬件上双传感器冗余设计结合软件上主动容错控制,将容错控制技术应用到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系统中,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性能,其包括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与车辆各子控制器、电源控制电路连接,还与油门传感器、档位传感器、制动传感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门传感器、档位传感器均包括两种不同特性的传感器;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故障检测模块和故障处理模块,所述主控制器还与历史故障记录电路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汽车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双传感器容错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电机系统需要根据不同路况、驾驶员意图和汽车实际运行状态做出良好的动力分配,这就需要整车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调度。整车控制系统作为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可靠稳定的工作是混合动力汽车正常运行的前提,并且对于驾驶员和乘员的人身安全也十分重要;因此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不仅要考虑正常行车的可靠策略,还要对车辆故障时汽车容错安全可靠进行控制。
而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了故障产生的可能性及出现几率,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例如传感器或控制器或执行器故障等,如何避免这些故障发生或是让车辆能在故障发生后,仍能保持主要功能,并且安全稳定运行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双传感器容错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其通过硬件上双传感器冗余设计结合软件上主控容错控制,将容错控制技术应用到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系统中,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双传感器容错控制系统,其包括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与车辆各子控制器、电源控制电路连接,还与油门传感器、档位传感器、制动传感器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门传感器、档位传感器均包括两种不同特性的传感器;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故障检测模块和故障处理模块。
所述油门传感器包括两种不同特性的传感器,其传感器具体包括第一油门传感器、第二油门传感器,具体选型为:电位计式油门位置传感器、滑动电阻式油门位置传感器、霍尔式油门位置传感器中任意两种。
所述档位传感器包括两种不同特性的传感器,其传感器具体包括第一档位传感器、第二档位传感器,具体选型为:模拟传感器、开关型传感器。
所述故障检测模块用于通过分别分析和确定第一油门传感器、第二油门传感器、第一档位传感器、第二档位传感器的输出信息的变化模式是否对应于多个预设故障模式中的一个来检测输出信息是否存在错误、确定发生故障事件的传感器。
所述故障处理模块包括控制输入设置单元,所述控制输入设置单元用于基于来自上述各传感器的正常输出信息来设置控制输入,当某个传感器发生故障事件时,所述控制输入设置单元需要根据无故障的传感器的输出信息来进行设置。
所述主控制器还与历史故障记录电路连接,所述历史故障记录电路中包括EEPROM,所述历史故障记录电路用于记录传感器的故障事件。
所述车辆各子控制器具体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池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制动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和电机控制器相互监视对方的看门狗脉冲输出信号。
基于上述控制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双传感器容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主控制器接收油门传感器、档位传感器的输出信息,然后故障检测模块检测上述油门传感器、档位传感器的输出信息是否存在错误;如果存在错误,则上述存在错误输出信息对应的传感器发生了故障事件,执行步骤S2;如果不存在错误,则返回等待下一次执行步骤S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97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