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均相催化湿式氧化处理EDTA废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8905.1 | 申请日: | 202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1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马和旭;程梦婷;周彤;程晓东;陈天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相 催化 氧化 处理 edta 废水 方法 | ||
1.均相催化湿式氧化处理EDTA废水的方法,包括预处理段、湿式氧化段、深度处理段;
所述预处理段包括脱硬池、一级纳滤和中间水池;所述EDTA废水先进入脱硬池脱除钙镁硬度,当废水中EDTA浓度≤10000mg/L时,进入一级纳滤浓缩处理,处理后得到一级纳滤浓水和一级纳滤产水,一级纳滤产水进入中间水池;当废水中EDTA浓度>10000mg/L时,直接进入湿式氧化段;
所述湿式氧化段包括湿式氧化反应器、换热单元、冷却器、二级纳滤、单膜电渗析;一级纳滤浓水或EDTA浓度>10000mg/L的废水与均相催化剂混合后进入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采用换热器对湿式氧化反应器出水和一级纳滤浓水进行换热,湿式氧化反应器出水走管程,一级纳滤浓水走壳程,换热升温后的一级纳滤浓水进入湿式氧化反应器;所述湿式氧化反应器出水由换热单元换热后再经冷却器冷却,出水进入二级纳滤处理,得到二级纳滤浓水和二级纳滤产水,二级纳滤浓水部分与一级纳滤浓水混合,然后回送至换热单元并进入湿式氧化反应器,部分进入单膜电渗析,得到单膜电渗析母液和阴离子液,单膜电渗析母液回送至换热单元;
所述的深度处理段包括化学脱氮池、生化池和出水监控池;二级纳滤产水和单膜电渗析阴离子液进入化学脱氮池,主要进行氨氮和COD的去除,化学脱氮池出水进入生化池,采用生物法进一步处理,处理结束后排至出水监控池,最终达标排放;根据中间水池出水的性质,或先进入生化池处理,或直接排入出水监控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脱硬池中使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组合药剂除硬,氢氧化钠按照镁离子质量浓度的1~4倍投加,碳酸钠按照钙离子质量浓度的1~3倍投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纳滤产水率为60%~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纳滤膜孔径在1~3nm之间,废水中的EDTA和高价盐被截留,进入浓水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单元由多个换热器组成,经多次换热后一级纳滤浓水温度升至130~160℃,湿式氧化反应器出水温度降低至45~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相催化剂为贵金属和过渡金属复配催化剂;贵金属选自铂、钯、铑、银和钌中的一种或几种,过渡金属选自铜、铁、锰、锌和镍中的一种或几种,均相催化剂中贵金属质量百分比为2%~20%,优选铂铁复合催化剂;贵金属和过渡金属以金属盐化合物或络合物的形式存在,并溶解在液相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相催化剂仅在装置开工时大量投加,按照EDTA与金属离子质量比2000:1~2:1投加;正常运转时按照催化剂流失速率和EDTA浓度变化进行适当补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式氧化反应器为内筒的鼓泡流内循环反应器,其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利用氧气作氧化剂,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式氧化反应器反应温度为150~300℃,反应压力为2MPa~8MPa,液体空速为0.25~4h-1,气液体积比为20:1~30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湿式氧化反应器出水由冷却器冷却至25~4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纳滤可以截留金属催化剂、高价盐类、未反应的EDTA、大分子有机物,截留后进入浓水侧,混入一级纳滤浓水,经换热升温后返回湿式氧化反应器二次处理,同时实现金属催化剂的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890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