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电转换的梯度减振结构和减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75365.1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11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姜维;赵飞楠;安健;刘红忠;蒋维涛;王兰兰;叶国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H02N2/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白文佳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转换 梯度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基于机-电转换的梯度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负泊松比-振子单元减振层(2)、第一压电层(3)、吸能层(4)和第二压电层(5);所述负泊松比-振子单元减振层(2)中设置有振子单元(7);所述第一压电层(3)和第二压电层(5)用于将振动能量与热能转化为电能,所述吸能层(4)用于吸收振动能量;
所述负泊松比-振子单元减振层(2)包括负泊松比内六角蜂窝结构(21)和振子单元(7),所述负泊松比-振子单元减振层(2)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负泊松比内六角蜂窝结构(21),以及由对称布置的两个负泊松比内六角蜂窝结构(21)各自一边相邻的侧壁围成的六角安装空间,所述的六角安装空间中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振子单元(7)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分别与两端的负泊松比内六角蜂窝结构(21)侧壁连接,所述安装板与两端的负泊松比内六角蜂窝结构(21)侧壁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所述负泊松比内六角蜂窝结构(21)为橡胶类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电转换的梯度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层(3)和第二压电层(5)压电材料和压电能量收集电路(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电转换的梯度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层(4)为微晶格结构,所述微晶格结构包括多个阵列布置的单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电转换的梯度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胞为面心立方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电转换的梯度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泊松比-振子单元减振层(2)和第二压电层(5)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保护层(1)和第二支撑保护层(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电转换的梯度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保护层(1)和第二支撑保护层(6)由橡胶类材料制成。
7.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电转换的梯度减振结构的减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外界振动作用于减振结构上,引起整个减振结构变形;
步骤2、负泊松比-振子单元减振层(2),振动进行减振;
步骤3、第一压电层(3)跟随梯度减振结构产生变形,进而利用压电效应将部分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实现减振的同时,将电能传输给压电能量收集电路(8);
步骤4、吸能层(4)变形并吸收部分振动能量,将其转化为热能耗散;
步骤5、吸能层(4)下的第二压电层(5)能将部分剩余的振动能量转化成电能,进一步的耗散振动能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压电能量收集电路(8)进行交-直电流转换与稳压并储存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53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智能节水灌溉装置
- 下一篇:视频播放方法及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