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行网点风险预警流转管理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4711.4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9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芳;时福林;白盛楠;赵梦;余云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Q40/08;G06F16/25;G06F16/24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谷敬丽 |
地址: | 1008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行 网点 风险 预警 流转 管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行网点风险预警流转管理方法和装置,本发明涉及大数据技术,该方法包括:获取银行网点业务操作历史数据,建立数据库;根据业务需求和限制条件对数据库进行挖掘,建立预警模型;获取银行网点当日增量数据,根据预警模型生成预警表;根据银行网点业务操作历史数据,设计动作的接口,利用前端将数据库和接口封装设计为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将预警表导入风险预警管理系统,进行风险预警流转管理。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个完整的风险预警管理流程,实现了风险预警的全透明流转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银行网点风险预警流转管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随着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网点数量精简的同时,网点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也需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在作为银行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人员管理最复杂、日常涉及流程最繁琐,同时也是银行第一个门面和窗口的网点服务过程中,造成了很多疏于追踪的细微漏洞,成为审计痛点,容易造成重大管理风险。
在进行电子化的业务处理和风险审核之前,商业银行所使用的审核模式是:
1、在业务发生的同时产生纸质的业务留存记录;
2、审计过程中将影印资料反复人工查看以确认风险点。
后续有电子化的风险处理系统的审核模式是:
1、将业务处理信息(如文档、图像等)电子化上线;
2、手动为风险点进行评级;
3、用线下的方式单向告知或者公示风险点以敦促整改。
当前的技术方法的问题主要在于:
1、对风险的认定过于主观。缺乏对收集数据的利用以定量进行风险程度定级、风险种类划分等严密量化的风险管理系统。
2、线上化流程不完整。即使将影像资料、业务流程资料放到电子设备中,并没有起到流程上的整合与优化。线上浏览电子业务记录和线下的网点风险点整改断层,无法有效地跟踪监管整改进度。
3、对具体的风险问题细节的追踪调查脱节。在风险点被发现的时候,如果需要继续追踪具体的问题细节,又需要去线下、系统外重新追溯,脱离系统一方面会出现数据安全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管理分散,可能滋生渎职的情况。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的方案,其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银行网点风险预警流转管理方法,实现了风险预警的全透明流转管理,该方法包括:
获取银行网点业务操作历史数据,建立数据库;
根据业务需求和限制条件对数据库进行挖掘,建立预警模型;
获取银行网点当日增量数据,根据预警模型生成预警表;
根据银行网点业务操作历史数据,设计动作的接口,利用前端将数据库和接口封装设计为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将预警表导入风险预警管理系统,进行风险预警流转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银行网点风险预警流转管理装置,包括:
数据库建立模块,用于获取银行网点业务操作历史数据,建立数据库;
预警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业务需求和限制条件对数据库进行挖掘,建立预警模型;
预警表生成模块,用于获取银行网点当日增量数据,根据预警模型生成预警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47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