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供氧系统及其供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3633.6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0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仕林;朱茂华;陈诗文;杨胜;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A62B1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王丽霞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司机 供氧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供氧系统及其供氧方法。所述轨道车辆司机室供氧方法包括:制氧机监测到空压机输送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且得到空调机组正常工作信号后,制氧机以弥散式供氧模式输出A浓度的氧气;同时,制氧机还以分布式供氧模式输出B浓度的氧气;制氧机监测到空压机输送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小于设定值时,且得到空调机组未工作信号后,关闭制氧机的弥散式供氧模式,启动制氧机内部的备用压缩机提供压缩气源,制氧机以分布式供氧模式输出B浓度的氧气。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能使司机室制氧能根据拖车压缩空气压力值在弥散+分布式供氧组合与分布式供氧两种方式中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高原供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供氧系统及其供氧方法。
背景技术
供氧是指将车载制氧机采用某种方法制出氧气,并通过输送的方式将氧气送至乘客或司乘人员的过程。根据相关标准,当海拔高于3000m以上时,司乘人员和乘客有必要补充吸氧以维持人体正常代谢。
现有客车和机车采用独立供氧的方式,制氧所需压缩空气未实现列车贯通,不利于动车组制氧的一体化管理要求,无法解决司机室弥散式供氧气源不足的问题。现有机车司机室只有分布式供氧没有弥散式供氧方式,给司乘人员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增加的乘坐人员吸氧。
现有专利如公告号CN200957820Y公示的铁路客车供氧系统,其采用的是弥散式供氧和分布式供氧的组合方式,不能根据实际进行切换,从而不能实现停止弥散供氧,只提供分布式供氧的模式。
又如现有专利如公告号CN101190683A公示的轨道车辆车内供氧装置及其方法,其技术方案侧重于供氧管的结构改进,对于如何实现弥散式供氧和分布式供氧的切换也没有做出任何研究。
另外,针对本案提及的专业名词,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定义如下:
弥散式供氧:指通过提高密封空间(比如司机室)的氧含量(氧浓度)来改善人体所在的外环境,使司乘人员沐浴在一个富氧的环境中,从而达到改善人体呼吸内环境。
分布式供氧:指按照司机室内位置设定要求布设吸氧口,制氧机通过管路直接连通吸氧口,使氧气直接通过吸氧口喷出,供司乘人员吸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供氧方法,使司机室制氧能根据拖车压缩空气压力值在弥散+分布式供氧组合与分布式供氧两种方式中切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供氧方法包括:
提供司机室、拖车、制氧机、空压机和空调机组;空压机向所述制氧机提供压缩空气,所述制氧机与空调机组连接;拖车内设有向所述制氧机提供压缩空气的所述空压机;
所述制氧机监测到空压机输送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大于设定值,且得到空调机组正常工作信号后,制氧机以弥散式供氧模式通过空调机组向司机室内输出A浓度的氧气;同时,制氧机还以分布式供氧模式向司机室内输出B浓度的氧气;
所述制氧机监测到空压机输送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小于设定值,且得到空调机组未工作信号后,关闭制氧机的弥散式供氧模式,启动制氧机内部的备用压缩机提供压缩气源,制氧机以分布式供氧模式向司机室内输出B浓度的氧气。
上述方案中,在拖车内设置空压机,解决了司机室制氧弥散供氧时压缩空气气源不足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弥散式供氧的问题;能够保证制氧量,满足司乘人员不便于吸氧和添乘人员吸氧口不足的问题;制氧机的弥散式供氧模式将氧气输入至空调机组的送风中,由空调风均匀送入司机室内,解决了弥散式供氧难以均匀送入司机室的问题;所述制氧机内设有备用压缩机,当动车组解编等原因导致拖车无法提供压缩空气时,由司机室制氧机内的备用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进行供氧,由此可采用了两种压缩空气气源,相互冗余,解决了全弥散式供氧条件下,拖车因解编等原因不能有效提供压缩空气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36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