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舷间冷却器及船舶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71238.4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6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魏志国;林原胜;李邦明;邱志强;李勇;王瑞奇;邹振海;肖颀;柯汉兵;陈朝旭;吴君;王俊荣;庞杰;苟金澜;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24;F28F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沈军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冷却器 船舶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舷间冷却器及船舶冷却系统,所述模块化舷间冷却器包括壳体、管束及多个折流挡板;管束设于壳体内;管束与壳体之间形成壳程流道;壳体靠近管束的一端的壳壁上设有进水口,壳体靠近管束的另一端的壳壁上设有出水口;多个折流挡板设于壳体内;多个折流挡板分别与管束连接,并沿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按照多个折流挡板的排布顺序,上一个折流挡板的尾端相对于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宽度方向倾斜伸向下一个折流挡板的首端,以使得壳程流道为蛇形流道。本发明可控制冷却流体在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壳程流道内往复折流,不仅可避免死区,确保冷却流体与管束的充分接触,而且降低了折流中冷却流体的流动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舷间冷却器及船舶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以使得温度较高的流体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从而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当前,冷却器广泛应用于船舶。为了减少通海口,现有的大型船舶普遍采用集中冷却技术,通过集中冷却器实现海水对相关设备的间接冷却。为了避免对船舶上有限舱室空间的过多占用,相关技术中提出舷间冷却器的概念,舷间冷却器是将冷却器布置在船舶两侧的舷间,以达到充分利用舷侧空间,释放舱室容积,提高舱室利用率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舷间冷却器的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在使用时普遍存在冷却水流动阻力大、换热能力不佳的问题,难以满足船舶上相关设备的冷却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舷间冷却器及船舶冷却系统,用以解决或改善现有的舷间冷却器存在冷却水流动阻力大、换热能力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舷间冷却器,包括:壳体、管束及多个折流挡板;所述管束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管束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壳程流道,所述管束对应的各个换热管形成管程流道;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管束的一端的壳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管束的另一端的壳壁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多个折流挡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多个折流挡板分别与所述管束连接,并沿所述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按照所述多个折流挡板的排布顺序,上一个所述折流挡板的尾端相对于所述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宽度方向倾斜伸向下一个所述折流挡板的首端,以使得所述壳程流道为蛇形流道。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块化舷间冷却器,所述折流挡板上的至少部分板面与所述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长度方向所呈的夹角为锐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块化舷间冷却器,所述折流挡板包括第一板体段、第二板体段及第三板体段;所述第一板体段、所述第二板体段及所述第三板体段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板体段与所述第三板体段所对应的板面分别与所述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板体段对应的板面与所述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长度方向所呈的夹角为锐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块化舷间冷却器,所述折流挡板还包括弧形过渡段;所述第一板体段与所述第二板体段之间及所述第二板体段与所述第三板体段之间分别通过所述弧形过渡段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板体段对应的板面与所述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长度方向所呈的夹角大于45°,且小于90°。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块化舷间冷却器,还包括:多个导流板;所述多个导流板分别设于所述壳体内,并沿所述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导流板沿所述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以将所述壳程流道分隔为多个单元流道;所述多个导流板分别与所述管束和/或所述折流挡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12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