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V2X的驾驶场景测试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65294.7 | 申请日: | 2021-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3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丁磊;朱雪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人运通(上海)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v2x 驾驶 场景 测试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V2X的驾驶场景测试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车路仿真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的模拟驾驶器发送的车控模拟信号,生成本车数据,并将本车数据发送到待测设备;车路仿真设备基于V2X将当前模拟出的路况消息发送到待测设备;车路仿真设备基于V2X将当前模拟出的目标物交互消息发送到待测设备;待测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本车数据、目标物交互消息以及路况消息进行场景运算,并将场景运算结果发送到车路仿真设备;车路仿真设备显示场景运算结果,并基于所显示的场景运算结果进行风险评估以完成待测设备在相应测试场景下的测试;本发明能有效保证对真实场景的逼真程度,同时不受限于封闭测试场,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场景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V2X的驾驶场景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推动了汽车工业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前进。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引发了交通事故、拥挤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提高汽车的感知能力,让驾驶员更好地规划路线,避免发生碰撞事故,V2X(Vehicle to every-thing)技术应运而生。V2X技术主要包括车载单元之间通信(V2V),车载单元与路侧单元通信(V2I),车载单元与行人设备通信(V2P),车载单元与网络之间通信(V2N)四个部分。V2X只需要获取其他车辆或交通设施数据就能进行碰撞预警和告知拥挤区域给驾驶员,能尽量减少行车过程中刮蹭、碰撞等事故,提高行车的安全性。然而,由于V2X技术的场景应用受到车辆自身及外在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与不同场景条件相对应的测试用例对V2X功能应用进行量化测试验证。
目前,现有V2X功能应用场景测试方法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实际道路测试,软件测试方法主要是以网络仿真软件和交通仿真软件分别模拟无线通信和车辆运动过程,通过两种软件之间的信息交互形成数据闭环,继而验证不同场景条件下的V2X功能应用效能,其优点是场景复现性好,但由于V2X通信协议尚在发展当中,网络仿真软件发展相对滞后,且多缺乏对如卫星导航系统、车辆动力学系统等关键要素的模型描述,因此,导致该方法对真实场景的逼近程度有限;实际道路测试方法主要是指以真实车辆搭载V2X通信设备在实际道路环境中搭建模拟场景开展测试,其优点是真实场景测试可以准确反映出功能应用效能,但是需要驾驶员在实际道路上进行行车测试,且需要配置空间较大的封闭测试场,测试效率较慢。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V2X的驾驶场景测试方法及系统,其能有效保证对真实场景的逼真程度,同时不受限于封闭测试场,提高测试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V2X的驾驶场景测试方法,包括:
车路仿真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的模拟驾驶器发送的车控模拟信号,生成本车数据,并将所述本车数据发送到待测设备;
所述车路仿真设备基于V2X将当前模拟出的路况消息发送到所述待测设备;
所述车路仿真设备基于V2X将当前模拟出的目标物交互消息发送到所述待测设备;
所述待测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本车数据、所述目标物交互消息以及所述路况消息进行场景运算,并将场景运算结果发送到所述车路仿真设备;
所述车路仿真设备显示所述场景运算结果,并基于所显示的场景运算结果进行风险评估以完成所述待测设备在相应测试场景下的测试。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车路仿真设备模拟一测试场景,并确定在所述测试场景中的目标物。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路况消息包括:道路信息和交通指示信息;
则,所述车路仿真设备基于V2X将当前模拟出的路况消息发送到所述待测设备,包括:
所述车路仿真设备将所述道路信息封装成MAP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人运通(上海)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人运通(上海)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52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