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裁片的料码双输入协同作业方法及衣物裁片分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62376.6 | 申请日: | 2021-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6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房建生;汪小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贝塔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30/06 | 分类号: | G06Q30/06;G06Q50/04;B07C5/34;B07C5/36;B07C5/38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吴芳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料码双 输入 协同 作业 方法 衣物 分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裁片的料码双输入协同作业方法及衣物裁片分配系统,双输入协同作业方法包括:控制器一旦接收扫码器扫码输入的裁片码信息,则将进料信息存储空间存储的信息更新为最新输入的裁片码信息;若光电传感器的遮光检测信号结果由全部未遮光,转换为至少一个光电传感器的遮光检测信号为被遮光,则控制器判定有物料裁片进入进料斗,并将当前进料斗内的物料裁片的身份信息确定为在判定有物料裁片进入进料斗时进料信息存储空间存储的裁片码信息。本发明提供的双输入协同作业方法及物料裁片分配系统保证了进料斗内裁片与录入的裁片码信息对应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裁片的料码双输入协同作业方法及衣物裁片分配系统。
背景技术
柔性制造模式是区别于传统大规模量产的生产模式,在柔性制造中,供应链系统对单个需求做出生产配送的响应,生产的指令完全是由消费者独个触发,从传统“以产定销”的“产-供-销-人-财-物”转变成“以销定产”,其价值链展现为“人-销-财-产-物-供”这种完全定向的具有明确产销一一对应特征的活动。
服装业的柔性制造经营模式通常是接收客户的订制需求订单,定制需求使得所需要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是不同的,以足球比赛服订单来说,需要在每件球服的不同地方印制队徽、球队赞助商、不同的姓名和号码,此外,不同的队员还有不同的尺码。
现有技术中有利用热升华工艺,将打印在纸面上裁片印制内容转移至布料上,然后对完成热升华工艺的布料沿着裁片的边缘进行裁切,得到一片片的织物裁片,最后将一件成衣对应的多个裁片进行缝纫,得到成衣产品。其中,在得到裁片的过程中,需要由设计师来制作打印图纸,这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并且打印图由人工制作,可能会做错,带来不少的人工成本。
另外,目前对裁片进行分拣的具体为:将待分拣的裁片平摊在桌面或者地面上,以能够方便找到裁片的摆放位置,将同一件成衣的多个裁片叠放在一起。
这样的分拣方式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1)需要较大的平面来平摊裁片,需要花较长时间找到目标裁片应该摆放的位置;
2)裁片叠放需要非常小心,在堆叠至一定高度后容易散开;
3)难以分辨一个订单内多件成衣的裁片是否分拣完结,容易遗漏;
4)若采取一个订单内的裁片分拣完结后再对该订单进行整理,容易造成多个订单的裁片无法同时摆放;
5)一个订单完结后,整理裁片并校验完整度,会消耗很多工时;
6)对于不印号码但是存在每人不同信息的裁片,不具有直观性,增大了其和同件成衣的其它裁片合并的查找难度,而且容易发生混淆;
7)采用人工分拣的方式,只能对少量件成衣的裁片,通常以订单为分界逐个分拣,这就要求不同订单的产品需要分开打印、分开热升华、分开裁切,限制了批量打印-热升华-裁切的生产规模;
8)由于缺陷7)的内容,使得布料浪费率大,增加布料成本;
9)人工分拣效率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大;
10)人工分拣没有纠错机制,很难发现分拣错误,在发现分拣错漏之后也很难纠正。
此外,在人工录入裁片信息和放置裁片时,以及在机器出现故障进行重新启动时,分拣中裁片与相应的关联信息很容易出现错位匹配,例如机械手夹取到的裁片分拣时,其在系统中对应到其他裁片扫入的信息,导致其放错分拣的位置,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将会引起后续一系列问题,因而如何减少甚至避免当前的裁片与系统中对应的关联信息的错误匹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裁片的料码双输入协同作业方法及衣物裁片分配系统,本发明的总体构思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贝塔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贝塔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23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