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径调控制备高性能金属纳米纤维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51304.1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3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云;徐沛龙;朱鑫旭;丛浩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1/335;H01L29/775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黄晓敏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调控 制备 性能 金属 纳米 纤维 场效应 晶体管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场效应晶体管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直径调控制备高性能金属纳米纤维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先分别配制纯In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纯Sn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和ITO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再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高κ基底上制备附有NFs的高κ基底;最后将附有NFs的高κ基底处理后蒸镀一层60~100nm Al薄膜作为源、漏电极得到相应的晶体管,制备的Insubgt;2/subgt;Osubgt;3/subgt;、SnOsubgt;2/subgt;NFsFET,在无掺杂的情况下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同种材料掺杂最佳性能,迁移率高,大大降低了器件的功耗并提高了器件性能,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场效应晶体管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直径调控制备高性能金属纳米纤维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通过调控直径分别制备高性能In2O3、SnO2、ITO纳米纤维场效应晶体管。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维纳米材料被广泛用于光电探测器、气体探测器、储能器件、电子设备等研究领域。金属氧化物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电学性能优异被视为理想的沟道层材料,其中In2O3和SnO2由于载流子浓度高、禁带宽度适宜被广泛用做FET的沟道材料。尽管In2O3和SnO2由于其高载流子浓度使其开态电流(Ion)比较高,但是高载流子浓度也导致其关态电流(Ioff)较高,使得开关电流比(Ion/Ioff)比较低,同时阈值电压(VTH)为负值,为耗尽型器件,器件性能比较差。ITO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稳定性以及透明性,通常作为透明导电材料被广泛用于光电探测器、太阳能电池以及高性能FET。由于ITO的高导电性,几乎不具备半导体的特性,因此很少将其作为半导体材料应用于电子器件的沟道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通过掺杂其他物质降低In2O3和SnO2载流子浓度,从而调控FET性能;例如美国西北大学Antonio Facchetti课题组通过在In2O3、IZO、IGO、IGZO溶液中掺杂PEI(聚乙烯亚胺)来降低载流子浓度从而调控FET性能,In2O3在PEI掺杂质量分数为1.5%时效果最佳,Ion/Ioff提高了三个数量级,并将器件由耗尽型变为增强型器件,IZO、IGO、IGZO在PEI掺杂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5%时效果最佳,其中1%PEI掺杂的IGO效果最显著,将VTH由50V降低到19V,同时Ion/Ioff由105~106提高到106~107;复旦大学Qun Zhang教授课题组通过在SnO2中掺杂Ti元素来降低载流子浓度,调控FET性能,Ti掺杂浓度为20%时,器件性能最佳,器件由耗尽型转变为增强型,Ion/Ioff提高了5个数量级;H.C.Zhang等人利用Mg掺杂In2O3纳米纤维,在掺杂浓度为2mol%时效果最佳,开关比提高了至少4个数量级,在掺杂量为6%时器件取得最佳性能,器件由耗尽型转变为增强型,同时Ion/Ioff提高了5个数量级;复旦大学Qun Zhang教授课题组通过在SnO2中掺杂Ti元素来降低载流子浓度,调控FET性能,Ti掺杂浓度为20%时,器件性能最佳,器件由耗尽型转变为增强型,Ion/Ioff提高了5个数量级;韩国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所Kim教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In2O3-ZnO-ZnGa2O4 FET,器件开关比为105,阈值电压仅为1V,迁移率为7.04cm2V-1s-1。除此以外,现有技术中还进行了ZnGeO、InZnO、AlZnSnO、ZrSnZnO、TiSnZnO以及ZnSSe[39]的掺杂实验,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虽然通过掺杂控制载流子浓度,从而实现调控FET性能的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不同的金属氧化物材料所需的掺杂元素不一样,不同的掺杂元素最佳掺杂量也不一致,掺杂量少时达不到最佳掺杂效果,而掺杂量超过最佳浓度时又会导致器件性能急剧下降,不利于大批量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13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通监控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远程遥控的自行走灭火机器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