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通讯技术的红火蚁分布区域侦察机器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47064.8 | 申请日: | 202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2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黄鹏鹏;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0;H04N7/18;G06K9/62;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敦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6 | 代理人: | 姜术丹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通讯 技术 红火 分布 区域 侦察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通讯技术的红火蚁分布区域侦察机器人,包括履带车基座、诱饵投放装置、图像获取装置、传感器模块、设备通讯模块,所述履带车基座底部安装有所述诱饵投放结构和所述图像获取装置,所述履带车基座上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测量并接收信息的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信息传输的所述设备通讯模块,将数据储存云端并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然后将处理与分析的结果利用5G通讯技术发送到电脑端或者手机的APP开发端,生成区域红火蚁分布和发生数量情况GIS地图,及时掌握红火蚁的分布和发生数量情况,快速高效地鉴定红火蚁的发生,为制定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5G通讯技术的红火蚁分布区域侦察机器人。
背景技术
红火蚁是起源于南美洲的入侵性有害生物,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收录的最具破坏性的农林业害虫。红火蚁对人有攻击性,蚁巢一旦受到干扰,红火蚁便迅速出巢并具有攻击行为,每次叮蜇时会释放毒液,少数人对毒液过敏,导致休克或有死亡的危险。
目前,红火蚁已经扩散到我国超过11个省218县,对入侵地的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快速高效地鉴定红火蚁的发生有利于及时掌握红火蚁的分布和发生数量情况,为制定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防止红火蚁对农林业生产及人民身心健康造成重大的危害。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定红火蚁发生的相关信息是目前研究的难题。
目前,监测红火蚁发生的主要方法为火腿肠引诱法和酒精陷阱法,火腿肠引诱法为切取火腿肠薄片置于透明塑料瓶底部,放置于地面,30分钟后收集统计红火蚁数量。酒精陷阱法如下:将透明离心管,装入酒精后埋于土壤中,使其顶端与地表面齐平,放置24小时后取回并统计离心管内红火蚁工蚁数量。这两种方法均有其明显的缺点,火腿肠引诱法中,当食物被取食完后,蚂蚁离开,则不能判断火腿肠是否是被红火蚁还是其他蚂蚁取食。酒精陷阱法则耗时长(24小时),收集的红火蚁数量较少,监测的效率低,不能真实的反应红火蚁的发生数量,如果入侵区域红火蚁的发生数量较少,则不能有效监测红火蚁的发生。
如果新入侵区域的红火蚁发现不及时,会延误红火蚁防治的最佳时期,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利用常用的监测方法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红火蚁的发生和分布。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讯技术的红火蚁分布区域侦察机器人,能够快速高效地鉴定红火蚁的发生,及时掌握红火蚁的分布和发生数量情况,为制定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5G通讯技术的红火蚁分布区域侦察机器人,包括履带车基座、诱饵投放装置、图像获取装置、传感器模块、设备通讯模块,履带车基座底部安装有诱饵投放结构和图像获取装置,履带车基座上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测量并接收信息的传感器模块、用于信息传输的设备通讯模块。
进一步的,图像获取装置包括摄像头和补光环形灯,摄像头用于获取诱饵附近的图像并传送给设备通讯模块,补光环形灯为摄像头提供充足的补充光源。
进一步的,传感器模块包括GPS接收装置、电子罗盘、惯性测量单元、里程计和超声波传感器,GPS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位置信息,电子罗盘用于判断航向,惯性测量单元用于测量三轴姿态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里程计用于提供实时位置信息,超声波传感器用于辅助避障。
进一步的,诱饵投放装置包括诱饵盒,诱饵盒的顶部设置有盒盖,盒盖上设置有饵料补给口,盒盖上侧固定连接有舵机,舵机的下端动力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扇形片,诱饵盒的底部设置有出饵口,扇形片紧贴诱饵盒的内部底壁且能够遮住出饵口。
进一步的,设备通讯模块采用5G通讯技术,设备通讯模块5将摄像头11拍摄的图像发送到云端,然后将数据储存于云端并在云端上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然后将处理与分析的结果利用5G通讯技术发送到电脑端或手机的APP开发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70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