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伺服电机的高精度自动插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46643.0 | 申请日: | 202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2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优创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20 | 分类号: | H01R43/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4 | 代理人: | 周晓菊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广州市龙岗区坪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伺服 电机 高精度 自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伺服电机的高精度自动插针装置,包括,主控模块,用于负责实时的将接收来自主控模块外的信号,并发送控制指令到主控模块外;电机模块,含有多组伺服电机驱动的机械手且与主控模块信号连接,机械手根据控制指令对元件的预留孔进行相应操作;上料模块,上料模块与电机模块信号连接,用于将Pin针传送至机械手;运载模块,与主控模块信号连接,将元件进行运载到指定位置进行Pin针装插;基于多个伺服电机的使用设计,机械手可实现三轴移动,使得在装插Pin针的过程中,机械手可适应不同元件预留孔的位置进行安装,自动化程度和插针精度都得到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插针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伺服电机的高精度自动插针装置。
背景技术
Pin针是作为蓄电池与外部导体连接的部件,因其耐腐蚀性、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和电信号传输稳定,广泛应有于我们的日常的生活随处可见的电器中,具有极高的工业价值。
现有技术中,通过元件在特定连接部位进行针孔的预留,通过人工和机械进行对应的插针工艺;人工插针的环节中,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插针位置、深度都无法保障,良品率低,但是能解决元件种类单一、元件订单的种类灵活、市场更广泛;机械插针的环节中,效率高、Pin针的装插情况相对于人工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机械插针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且适配的元件产品的种类较少,无法适应元件安装位置的改变,为了达到精确装插Pin针效果,通过有企业根据一款元件开发一款机械,投资成本巨大;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自动插针装置解决上述人工插针精度不佳,机械插针适配的元件种类少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伺服电机的高精度自动插针装置,基于多个伺服电机的使用设计,机械手可实现三轴移动,使得在装插Pin针的过程中,机械手可适应不同元件预留孔的位置进行安装,自动化程度和插针精度都得到明显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伺服电机的高精度自动插针装置,包括主控模块、电机模块、上料模块和运载模块;主控模块,用于负责实时的将接收来自主控模块外的信号,并发送控制指令到主控模块外;电机模块,含有多组伺服电机驱动的机械手且与主控模块信号连接,机械手根据控制指令对元件的预留孔进行相应操作;上料模块,上料模块与电机模块信号连接,用于将Pin针传送至机械手;运载模块,与主控模块信号连接,将元件进行运载到指定位置进行Pin针装插;上料模块置于与运载模块的边缘一侧,主控模块收到运载模块的信号启动插针,元件通过运载模块运送至机械手的下方,Pin针装填在机械手后,基于伺服电机的机械手根据元件预留孔的进行调整位置,对元件进行插针。
作为优选,所述运载模块包括运载导轨和载具机械手;运载导轨分为置物导轨和安装导轨,载具机械手分别安装在运载导轨和置物导轨的相对两端,并实现将元件在置物导轨和安装导轨之间搬运。
作为优选,所述置物导轨设有安装座,与进行元件套合连接;安装导轨的槽壁两端设有与安装座相匹配的第一红外检测单元,第一红外检测单元与主控模块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导轨顺着运载方向的一端架设有整平压入机构,整平压入机构对已插针的元件进行压平。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模块包括多个上料机构,且均匀设置在安装导轨的一侧,每个上料机构上都设有机械手,机械手延伸至安装导轨的上端。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模块含有与上料机构数量匹配的棘轮上料机构,上料机构位于棘轮上料机构和安装导轨的中间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机构设有冲模单元,棘轮上料机构将Pin针送至冲模单元,冲模单元对Pin针进行冲压处理,形成适配元件预装孔的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机械手包括X机械臂、Y机械臂和Z机械臂;X机械臂固定连接于上料机构,Z机械臂通过与X机械臂滑动连接,Y机械臂与Z机械臂滑动连接;X机械臂、Y机械臂和Z机械臂都单独设有适配连接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主控模块通过信号连接,使得机械手在三轴上实现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优创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优创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6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碳基低成本析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预压弯远端外管及输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