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42570.8 | 申请日: | 2021-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8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利;谭书德;胡孝敏;丁书建;张乐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B79/02;A01G25/0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创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8 | 代理人: | 陈祖菱 |
| 地址: | 563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种植 管理 方法 | ||
1.一种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育苗期管理、移栽前后苗木管理、成长期苗木管理和采摘期苗木管理;
育苗期管理:
S1.按照数控温棚快速育茶树苗的方法进行育苗期管理;
移栽前后苗木管理:
S2.选择茶地并整地;选择朝北方向的土地,其坡度小于20°且坡地起伏较小,土质肥沃、土壤pH值为5.5-6的地带作为茶地,将土地进行整地耕作,翻土深度为40-50cm,其后横向作畦,畦宽1.2-1.5m,高30-40cm,畦间距为30-40cm;
S3.开沟定植前施肥;整地开沟,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设多个自然接雨水蓄水池,且沟系配套,建设隔离沟、纵沟和横沟,在茶地最低处设一个面积不小于整地面积5% 的供生物灭虫用的水塘,在茶地最高处设一个面积不小于整地面积10% 的蓄水塘;在横沟中挖掘横沟深度40-50cm,沟底施3-5cm的农家肥,盖上15-20cm的土层,再平铺有机肥1-2cm后盖上13-21cm的土层,浇上少量清水,静置5-7天;
S4.苗木移植;采用单行双株条栽方式种植,种植株距为30-40cm,行距20-30cm,破除粘盘层,熟化土壤,填土至不露须根并压实,用手轻提茶苗,不松动即可;
S5.苗木种植后的管理;浇足定根水待苗木过适缓期后开始追施生物有机肥,平均每株苗木的施用量为0.25-0.4kg,每年施用1-2次;
成长期苗木管理:
S6.追肥除害;每年分多次对茶地进行浅耕松土处理,在第一次松土浇水后每株施放2-3条蚯蚓,5-7天后对茶树追加有机肥,其次是每亩设置5-8个灭虫灯并每亩投放20-30只鸡;
采摘期苗木管理:
S7.采摘与修剪;对春茶进行全面采摘,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于春茶结束后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和重修剪方式对病虫枝条和粗干枝进行初修,其中修剪枝叶埋于茶地中自然腐烂,以利培肥土壤;修剪一个月后出现新芽,这批新芽只采摘8-12天鲜叶,然后留叶培养枝条,然后在10月份对茶树进行修剪植株,将细弱枝、徒长枝剪去,至第二年春茶时再全面采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2中横向作畦,距畦的上侧面底端5-10cm处设有弧形沟,所述弧形沟宽度为10-15cm,深度为5-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2中土壤pH值为5.5-6,当土壤pH值高于设定值时采用硫磺粉与土壤进行混合处理,当对土壤pH值低于设定值时采用石灰与土壤进行混合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6中进行浅耕松土深度应低于10cm,避免对茶树的根茎造成损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7中定型修剪20厘米高,不足则采用打顶采,在每年的剪口上提高3cm;轻修剪,原则上以剪去上年夏梢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257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