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腕臂加工过程中的缓存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27537.8 | 申请日: | 202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5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秦俊非;董建林;陈宪祖;谢文艺;焦国栋;周治华;袁海林;张望;喻文彬;韩超;马浩;李振华;孟庆斌;刘明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9/00 | 分类号: | 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石倩倩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过程 中的 缓存 平台 | ||
1.一种用于腕臂加工过程中的缓存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存架、缓存机器人、控制系统;
缓存机器人连接有用于夹持腕臂(1)的手爪(2),缓存机器人与控制系统连接;
缓存架上设有多个放置位,缓存机器人从锯切打孔流水线(3)上将处理好后的腕臂(1)取下放置在缓存架上的放置位上;
放置位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腕臂(1)放置状态的传感器(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腕臂加工过程中的缓存平台,其特征在于:缓存架包括第一缓存架(4)和第二缓存架(5),第一缓存架(4)用于放置成品的腕臂(1),第二缓存架(5)用于放置下脚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腕臂加工过程中的缓存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缓存架(4)包括底座(41)和支撑梁(42),底座(41)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支撑梁(42)的安装槽(43),支撑梁(42)底部设置有与安装槽(43)对应的安装块(44),支撑梁(42)通过安装块(44)竖直设置在底座(41)上;
支撑梁(42)侧方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腕臂(1)的容纳槽(45);
支撑梁(42)在底座(41)上平行设置不少于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腕臂加工过程中的缓存平台,其特征在于:容纳槽(45)沿支撑梁(42)的高度方向自上向下设置有不少于一个,不少于两个的支撑梁(42)的容纳槽(45)对应设置,形成用于放置腕臂(1)的放置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腕臂加工过程中的缓存平台,其特征在于:容纳槽(45)具有开口向上的V型开口,V型开口内壁设置有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腕臂加工过程中的缓存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梁(4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6),连接杆(6)两端与支撑梁(42)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腕臂加工过程中的缓存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二缓存架(5)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放置槽(7),放置槽(7)具有开口向上的V型开口,V型开口内壁设置有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腕臂加工过程中的缓存平台,其特征在于:放置槽(7)下方还设置有传感器(71),用于检测放置槽(7)上是否放置有腕臂(1)。
9.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腕臂加工过程中的缓存平台的一种用于腕臂加工过程中的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容纳槽(45)和放置槽(7)进行标号,形成库位号,将库位号于容纳槽(45)和放置槽(7)的坐标位置进行配对,将上述信息存储至控制系统中;
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缓存机器人前往锯切打孔流水线(3)上取腕臂(1),放置在容纳槽(45)或者放置槽(7)上,同时控制系统将该放置位的状态更改为“已放置”,此时其他未放置腕臂(1)的放置位的状态为“未放置”,此后控制系统依次控制缓存机器人将腕臂(1)放置在状态为“未放置”的放置位上;
在缓存机器人将腕臂(1)放在放置位上后,还将该腕臂(1)的参数信息与该放置位进行关联,便于后续按照不同种类的腕臂(1)使用需求进行取料;
还包括用于出料的缓存机器人,用于出料的缓存机器人根据后续流水线的使用需求,从控制系统中获取每个放置位的物料信息,根据需求去指定的放置位取用,在取走后该放置位在控制系统中的状态从“已放置”变更为“未放置”;
在所有的放置位的状态都处于“已放置”时,通过控制系统发出报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753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陆空三栖机器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二氧化碳的发电制冷联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