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忆阻交叉阵列的长短时记忆自主转换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3175.7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8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平;潘朝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N3/063 | 分类号: | G06N3/063;G11C13/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祝丹晴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交叉 阵列 短时记忆 自主 转换 电路 | ||
1.一种基于忆阻交叉阵列的长短时记忆自主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短时记忆网络、长时记忆网络、长期刺激判定电路和记忆转换电路;所述短时记忆网络包括第一忆阻交叉阵列,所述长时记忆网络包括第二忆阻交叉阵列;
所述长期刺激判定电路包括n个差分运算模块、n个绝对值模块、求和比较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所述n个差分运算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n个绝对值模块的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n个绝对值模块的输出端均连接到所述求和比较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求和比较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电压决定第一忆阻交叉阵列和第二忆阻交叉阵列的行和列是否选通;
所述记忆转换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读电路模块、长短时记忆模块和写电路模块;所述读电路模块从所述第一忆阻交叉阵列读取短时记忆并转化为短时记忆电压,所述长短时记忆模块将短时记忆电压转化为长时记忆电压,所述写电路模块将长时记忆电压写入所述第二忆阻交叉阵列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时记忆自主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差分运算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激励函数,其第二输入端连接比较输入电压,所述激励函数输出值与短时记忆网络的联想结果对应,所述比较输入电压与外界刺激对应;
n个差分运算模块计算n个激励函数输出值和n个比较输入电压的各点误差值;
n个绝对值模块将各点的误差值求绝对值;
求和比较模块将各点所得的误差绝对值求和,并将求和结果与第一参考电压Vref比较得到判定电压;
所述判定电压输入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时记忆自主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n=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短时记忆自主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A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激励函数g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反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比较输入电压VIN1,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模块包括第四运算放大器A4、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
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激励函数g2,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所述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A4的反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比较输入电压VIN2,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A4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A4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三差分运算模块包括第七运算放大器A7、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和第二十六电阻R26;
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激励函数g3,所述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二端、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运算放大器A7的反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比较输入电压VIN3,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七运算放大器A7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运算放大器A7的输出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317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