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小跨径混凝土小箱梁桥重载识别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12491.2 | 申请日: | 2021-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6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章清涛;李广奇;姚望;吉煜鹏;马祥辉;王伟;王达磊;孙玉;刘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G01B11/02;G01B11/00;E01D2/04;E01D1/00;G06T7/80;G06F30/23 |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罗文曌;刘凯 |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机 视觉 中小 混凝土 小箱 重载 识别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小跨径混凝土小箱梁桥重载识别系统,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桥下的视觉动位移称重系统和桥上的车辆视觉采集模块,桥下的视觉动位移称重系统是通过桥梁动位移重载计算模块对桥梁的跨中动位移进行解算,获取桥面的重量信息;其中动位移的获取采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有靶标式测量,采用视觉技术获取得到的位移;桥上的车辆视觉采集模块是通过依托桥上的高位装置安装高精度摄像头,获取来往行驶车辆位置信息;通过判定车辆行驶过动位移称重系统的时间戳及车速信息反馈至车辆重载识别系统,对车辆重量进行修正与计算,得到精准的车辆重载值。本发明全部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具有高精度以及标准化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小跨径混凝土小箱梁桥重载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客运或者货运车辆存在超重超载现象。长期超负荷的运营容易对桥梁结构易造成极大的损害,会严重降低桥梁的寿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害。
目前用来获取车辆重量的方法主要有动态称重技术(WIM :Weigh-in-motion)以及桥梁动态称重技术(BWIM: Bridge weigh in motion)两种,其中WIM可以准确识别车辆荷载的能力,但安装时需要中断交通且造价较高;而BWIM在同时识别车辆荷载的同时也可以对桥梁结构进行健康监测,但其要在桥下安装大量的传感器,施工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小跨径混凝土小箱梁桥重载识别系统。
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以及镜头和相机的优化与普及,计算机视觉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发明基于计算机视觉开发一种中小跨径混凝土小箱梁重载识别系统,实现桥面重载交通的识别及预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小跨径混凝土小箱梁桥重载识别系统,包括桥下的视觉动位移称重系统和桥上的车辆视觉采集模块,
桥下的视觉动位移称重系统,是通过桥梁动位移重载计算模块对桥梁的跨中动位移进行解算,获取桥面的重量信息;其中动位移的获取采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有靶标式测量,采用视觉技术获取得到的位移,做到所见即所得,能够缩小误差,可信度得到提高;
桥上的车辆视觉采集模块,是通过依托桥上的高位装置安装高精度摄像头,获取来往行驶车辆位置信息;通过判定车辆行驶过动位移称重系统的时间戳及车速信息反馈至车辆重载识别系统,车辆重载识别系统对车辆重量进行修正与计算,得到精准的车辆重载值。
桥上的车辆视觉采集模块,架构在桥梁护栏侧的加固及监控杆上,桥上的车辆视觉采集模块由高清相机匹配高清镜头构成;桥上的车辆视觉采集模块获取桥上的来往行驶车辆的图像信息,并传输给桥梁动位移重载计算模块。
桥上的车辆视觉采集模块中还包含车辆信息计算模块,车辆信息计算模块由车辆目标检测算法、车轮检测算法、以及车速计算策略架构而成。
桥梁动位移重载计算模块,获得桥上的车辆视觉采集模块所采集到的来往行驶车辆每帧图片的采集,匹配时间戳,基于几何匹配的目标跟踪算法对桥梁动位移重载进行计算,并通过有限元模型标定计算结果;将有限元模型标定结果传输到车辆重载识别系统,车辆重载识别系统匹配车辆轴数、车辆行驶速度、以及车辆总重,得到车辆重载值。
对桥梁动位移重载计算模块得到的车辆重载值的数据进行流程化处理与标准化输出。
动位移的获取还可以采用通过加速度二次积分的方式获取位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未经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24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