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及其空气检测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12397.7 | 申请日: | 2021-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6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余国平;吕登科;刘晓俊;张海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颖;刘芳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及其 空气 检测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及其空气检测器,其中,空气检测器包括外壳,外壳内形成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第一通道与车外连通,且第一通道内设有抽风机,抽风机的出风端与第二通道连通,抽风机的转速维持在预设值;第二通道具有第一出风端以及第二出风端,第一出风端与车内连通,第二出风端与第三通道连通;第三通道内设有车外空气传感器以及车外采样风机,车外采样风机的出风端与车内连通。车辆包括车身以及如上的空气检测器,空气检测器设置在车身内。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及其空气检测器,能够避免车外空气传感器因流量变化而产生的误差,利于提高装置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检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及其空气检测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品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和环保,空气检测器也就应运而生。车载空气检测器可以快速检测出车内与车外的空气质量(PM2.5,细颗粒物的含量),为车载空气净化设备提供算法决策依据。
相关技术的车载空气检测器包括外壳、第一采集管、第二采集管、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外壳内形成有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第一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流道内,第二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流道内。车内空气在第一风机的引导下经第一采集管进入第一流道,在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该车内空气的质量后流出外壳;车外空气在第二风机的引导下经第二采集管进入第二流道,在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该车外空气的质量后流出外壳。
然而,车辆在不同工况下,其运行速度会发生改变。这就使得第二采集管的进风端的压力改变,导致了流入第二传感器的流量改变,进而导致了第二传感器产生检测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及其空气检测器,用以解决相关技术的车载空气检测器的第二传感器产生检测误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空气检测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车外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抽风机用于将车外的空气抽吸至所述第二通道内,且所述抽风机的转速维持在预设值;所述第二通道具有第一出风端以及第二出风端,所述第一出风端与车内连通,所述第二出风端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内设有车外空气传感器以及车外采样风机,所述车外采样风机的出风端与车内连通,所述车外采样风机用于引导所述第三通道内的空气在经过所述车外空气传感器后流出所述外壳并进入车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如上所述的空气检测器,所述空气检测器设置在所述车身内。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及其空气检测器,通过在外壳内设置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通过将第一通道与车外连通,在第一通道内设置抽风机,且抽风机的出风端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二通道又分别与车内以及第三通道连通,并通过在第三通道内设置车外采样风机,车外采样风机的出风端与车内连通,从而使得车外的空气较稳定地进入第三通道内,并在采集风机的引导下进入车外空气传感器内,就能够避免车外空气传感器因流量变化而产生的误差,利于提高装置的精度。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检测器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检测器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23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监控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地铁运行时的防水设施





